武漢肺炎:(141)香港本土個案再升
截至7月9日凌晨,全球確診個案超過11906000宗、死亡人數超過545000人,香港新增24宗確診個案,當中包括19宗本地個案,多宗涉及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或佐敦新發茶餐廳,有確診者於港島區工作,十多間學校停課或提早放暑假。美國確診個案超過300萬宗,印尼出現數百人到醫院搶屍事件。

香港
(來源:星島日報)
本港增24宗確診5宗源頭不明 增6宗與新發茶記及坪石彬記有關
本港新增24宗確診個案,個案包括第1301至1324宗個案,年齡介乎至31至92歲。其中19宗為本地個案,當中5宗源頭不明,另5宗有外遊記錄,分別由哈薩克、菲律賓及印度返港。新增患者中,有6宗坪石邨玉石樓的彬記粥麵店及新發茶餐廳相關。8宗與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有關,包括4名院友及4名職員。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近日好多個案源頭不明,情況非常擔心,又指外國的傳播反映可以以倍數激增,認為現在是收緊防疫措施的時機。
在19宗本地個案中,第1304宗個案為41歲女子,屬日前確診第1291宗患者的太太,及第1295宗確診患者的母親,於鰂魚涌華蘭中心百佳壽司工作,未曾到過彬記粥麵,於7月4日出現咳嗽症狀,相信屬家居傳播,留醫屯門醫院;另外,第1322宗確診71歲男患者7月3日出現發燒,現留醫聯合醫院,之前亦曾到訪彬記粥麵。
新發茶餐廳新增3宗確診個案,包括兩名的士司機食客。昨日初步確診的61歲男的士司機今日亦確診,為第1301宗,7月3日曾到新發茶餐廳,翌日出現不適,今日確診。第1317宗確診的60歲女子,潛伏期內亦曾訪新發茶餐廳,同樣於7月3日出現咳嗽,今日確診,留醫瑪嘉烈醫院。
第1324宗確診59歲男的士司機,同樣於7月3日到新發茶餐廳,7月7日出現咳嗽,現於瑪嘉烈醫院留醫。另有一名55歲男的士司機,為1315宗個案,早於7月2日出現咳嗽症狀,現時留醫深切治療部,未知曾否到訪新發茶餐廳或彬記粥麵,留醫伊利沙伯醫院。
此外,當中有5宗源頭不明,包括一名坪石邨玉石樓的住戶,他報稱無到過彬記粥麵店;另外,慈正邨、旺角海韻閣、荃灣灣景花園、跑馬地禮頓山,都有個案未找到明顯的高危因素。分別是第1305宗個案為64歲老翁,發病日期為本月5日,有流鼻水,留醫聯合醫院;而第1306宗個案為92歲老翁,發病日期為本月6日,有咳嗽及呼吸急促,留醫伊利沙伯醫院。
第1313宗個案為42歲女子,發病日期為本月6日,感到喉嚨不適,留醫瑪麗醫院;第1314宗個案為69歲女子,發病日期為本月6日,有發燒,留醫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第1319宗個案為31歲男子,發病日期為本月3日,有發燒、咳嗽、失去味覺及腹瀉,留醫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而8名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員工及院友,則是第1302宗、第1307宗、第1310宗、第1311宗、第1312宗、第1316宗、第1321宗、第1323宗。
另外,5宗輸入個案為第1303宗、第1308宗、第1309宗、第1318宗及第1320宗,分別由哈薩克、菲律賓及印度返港。
張竹君表示,兩間食店都多的士司機光顧,但都有附近居民光顧,當局會向的士司機了解。她又認為,最近多個案與食肆有關,萬一有隱性或輕微症狀病人容易傳染。她直言,市民買外賣都是一個好的自保選擇。
(來源:東網)
今增24宗確診 19宗屬本地個案 護老院群組再多8人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大反彈,社區爆發多個源頭不明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公布,今(8日)新增24宗確診個案,當中19宗是本地感染,另外5宗是輸入個案,當中包括2宗獲豁免檢疫的海員。當中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有限公司的「港泰護老院群組」染疫人數急增,再多4名院友及4名職員確診,而佐敦新發茶餐廳再多3名食客中招,全部是的士司機;彬記粥麵店群組亦增2宗確診。本港累計病例增至1324宗。
張竹君表示,今日新增19宗本地確診個案,新發茶餐廳有3名食客中招,全部是的士司機;彬記及新發茶餐廳有流行病學相連,會繼續調查有否其他確診者。很多本地個案與食肆有關,因食客不會戴口罩,若有隱性病人容易播毒,尤其地方較窄、空氣不流通,容易造成傳播,建議買外賣。
另外有5宗個案源頭不明,分別住坪石邨玉石樓、慈雲山慈正邨、旺角海韻閣、荃灣灣景花園及跑馬地禮頓山,當中包括一名的士司機,正於深切治療部留醫,需要插喉,未知是否與新發茶餐廳有關。
今日至少有4宗初步確診個案,包括一名就讀聖母書院的女學生,他的父親正是留醫深切治療部的55歲的士司機,其太太亦初步確診。張建議聖母書院停課,正聯絡學校。另外,港泰護老中心有限公司經營另一間毓華護老院,員工宿舍在同一幢大廈,會到大廈調查有沒有員工感染,同住的員工安排到檢疫中心,估計有10人,另有3名護老院的探訪者亦要檢疫。
張竹君估計,香港隨時會有大型社區爆發,因為有太多不明源頭個案,而這些個案大多在潛伏期間,有與親友聚會,擔心會有大型傳播;而不少病人的病毒量都很高,擔心傳染力強。現時正是收緊防疫措施的好時機,但要視乎政府決定收緊哪些措施,呼籲市民減少聚會,盡量勿一大班人聚集。
(來源:明報)
增19本地確診 源頭不明者飈 指個案病毒量高 張竹君:今波未知能否控制
新冠病毒第三波疫情在社區持續擴散,單日本地確診個案由前日的9宗倍增至昨日的19宗,護老院、食肆及學校均增確診或初步確診個案,而過去兩日28宗本地確診個案近半與黃大仙有關,其中慈雲山安老院「港泰護老中心有限公司」(港泰)再多8人染疫,包括4名院友及4名職員,當中一名清潔工同時在樓上院舍工作,部分港泰員工與同一集團另一院舍的職員共住宿舍,均須檢疫。面對過去兩日湧現10宗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日表示非常擔心,未知能否控制,憂會如外國般個案以倍數激增。中大專家許樹昌認為今次社區大爆發的風險高。
本港昨新增24宗確診,累計1323宗確診及1宗疑似個案,涉14男10女,介乎31至92歲,19宗屬本地個案,其中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與佐敦新發茶餐廳的群組分別再多兩人及3人染疫。
港泰一確診員工兼在樓上院舍工作
8名患者與位於毓華里的「港泰護老中心有限公司」有關,包括4名院友及4名職員,令染疫者增至9人,當中前日確診的85歲女院友、昨確診的57歲女員工及79歲男院友7月6日現病徵,為暫時眾患者中最早病發。有兩名員工無病徵。張竹君稱,其中一名確診員工為清潔工,同時在樓上的「港泰護老中心」工作。
毓華港泰4職員同住一廈 須檢疫
毓華里另有一間毓華護老院,翻查公司註冊處資料,毓華護老院同樣屬於港泰護老集團有限公司。被問到兩間院舍會否共用員工,張竹君說員工「不會兩邊走」,但有員工共住宿舍,6名港泰員工居於萬年戲院大廈員工宿舍,高美樓宿舍則有兩名港泰員工及兩名毓華護老院員工,所有人須送檢疫中心。衛生防護中心已向上述兩院舍派深喉唾液樣本樽,會留意檢測結果。
張竹君說,第1302宗個案、昨確診的79歲男院友平日可外出,該院舍有兩三名院友可自由出入院舍,但仍要了解行蹤,並指院友與職員都有可能帶病毒入院舍,仍未確定院舍群組的病毒源頭。日前張竹君曾稱涉事院舍不准探訪,不過她昨透露曾有3名親友「衝入去」探院友,均列為緊密接觸者要檢疫。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認為疫情下應盡量分隔院舍和社區,容許院友自由出入等同打破「防火牆」。
兩日共10宗源頭不明本地個案,患者地址遍佈港九新界,當局毫無頭緒,包括昨日5宗。其中一名64歲男子住在坪石邨玉石樓,但沒光顧彬記。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今次較過去兩波疫情來勢洶洶,相信社區大爆發風險高,控疫難度亦較以往高。
張促收緊社交距離措施
「程度視乎政府高層」
張竹君說,3月很多個案涉酒吧聚集,但現時很多個案源頭不明,承認「非常擔心」,並指據外國經驗「是好容易會爆發得好犀利」,新冠病毒傳播性高,如市民鬆懈,「(個案)會以倍數激增」。她認為目前是收緊社交距離措施的時機,收緊程度視乎政府高層決定;又指新一波確診個案普遍病毒量高,但不知原因為何,擔憂傳染性會否很高。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商台節目表示,部分老人院環境惡劣,在抽風、老人間的距離和員工實施感染控制能力方面都較弱,且行業屬厭惡性質工作,員工流動較大,要做得足很難。他說,當探訪者或員工染病後便會在老人院爆發,「當他們(長者)『惹到』(感染了)好慘,因為死亡率會好高」。
(來源:HKET)
消息:再新增至少5宗初步確診個案 包括港泰護老院院友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第三波,今日(8日)新增24宗確診個案,包括5宗輸入個案及19宗本地感染個案,年齡介乎31歲至92歲,其中5宗再涉及不明源頭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及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下午公布最新疫情。累計確診個案增加至1324宗,當中包括一宗疑似個案。
消息指晚上新增5宗初步確診個案,包括港泰護老院院友。事實上,港泰護老院今日(8日)已再增8人確診,涉4院友及4職員。至於今晚其他初步確診的個案,包括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以及輸入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下午公布最新疫情時指出,近日確診的人士的病徵與以往沒什麼特別,均是無味覺,傷風、咳等,惟發現他們的病毒量較高,擔心現時的新冠病毒傳染性很高。至於有專家分析指本港或出現G614基因變異病毒,張竹君稱需由病毒專家再就基因分析及其特徵再研究。
(來源:眾新聞)
新增24宗確診 本地19宗其中5宗源頭不明 護老院群組多8人確診
本港今日(8日)新增24宗確診個案,包括19宗本地個案及5宗輸入個案,其中5宗本地個案源頭不明。護老院及餐廳群組均新個案暴增,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多4名職員及4名院友確診;另外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及佐敦「新發茶餐廳」亦多6宗懷疑有關連的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非常擔心會引致社區大爆發,籲當局收緊社交距離措施。
港泰護老院群組
本地新增個案中,8宗涉及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包括4名年齡介乎67至79歲的院友,以及4名員工。連同周二確診的一名85歲女院友,目前共9人確診。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護老院有2至3名院友可以自行出入院舍,79歲確診院友是其中之一。她指,護老中心本來不設親友探訪,「但可能有個別親戚衝咗入去望一望」,曾進入中心的親戚都會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至於源頭是否由員工傳給院友,張竹君表示不肯定,因為有親友曾探訪,亦有院友可自行出入院舍,都有可能是源頭。
位於慈雲山永發大廈的港泰護老中心,衛生署周二指,已將所有員工和院友安排送到薄扶林香港傷健協會賽馬會傷健營進行檢疫。同一幢大廈樓上有另一間同名安老院,同集團另外還有一間「毓華護老院」,張竹君指,兩間安老院的院友均會獲發樣本瓶,又指2間院舍的員工不會「兩邊走」,但員工宿舍均在同一幢大廈:6名港泰員工住在萬年戲院大廈,2名港泰員工及2名毓華員工均住高美樓,與確診患者同住的員工均會獲安排接受隔離。
彬記、新發餐廳群組
懷疑涉及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及佐敦「新發茶餐廳」的群組個案新增6宗,連同早前確診的6人,目前有關群組個案為12宗。新增個案包括:早前確診彬記食客的41歲妻子,她於鰂魚涌華蘭中心百佳超級巿場的壽司檔上班;曾到過新發的31歲男的士司機;曾到過新發的60歲女食客;曾到過新發的59歲男的士司機,但他一段時間沒有開工;71歲彬記男食客;另有1名55歲男的士司機正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暫時未知是否到過兩間餐廳。
張竹君指,兩間餐廳都有較多的士司機光顧,另外地方較為人多擠迫,或較易傳播病毒。正在深切治療部留醫的男的士司機,本身患有糖尿及腎病,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指,患者有發燒、咳嗽、氣促,曾服用抗病毒藥物及抗生素,但仍然需要使用呼吸機。患者的妻子及女兒同感不適,為初步確診個案,其中12歲女兒就讀黃大仙聖母書院,衛生署建議學校停課14天。
源頭不明個案
5宗確診個案感染源頭未明,資料如下:
64歲男,住觀塘坪石邨玉石樓。
92歲男,住慈雲山慈正邨正遠樓。
42歲女,住荃灣青山公路灣景花園1座。曾接送子女到坑口運動場;7月4日到過荃灣麗城皇朝、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見家長、灣仔萬麗酒店晚餐及過夜;7月5日到荃灣牛涮鍋晚餐;7月6日到紅磡海逸酒店午餐。
69歲女,旺角海富苑海韻閣。平時大多在家,間中外出用膳。
31歲男,跑馬地禮頓山第三座。其辦公室位於皇后大道東,兩名同事被列為緊密接觸者,已被安排接受檢疫。7月1日到過銅鑼灣多間食肆,包括軒尼詩道的凡高廚房、希慎廣場一間拉麵店、銅鑼灣廣場一間餐廳,亦去過駱克道一些地方。
張竹君:擔心個案以倍數激增
張竹君指,現時不少本地個案未能找到源頭,對此感到非常擔心,因為根據外國經驗,這個情況很容易引致個案大爆發,感染個案有機會以倍數激增,認為是收緊限制社交距離措施的時機,不過仍須交予當局決定,呼籲市民要注意個人衛生,如有不適盡早求醫。
不少個案與餐廳群組有關,張竹君指,在食肆用膳不戴口罩,容易傳播病毒,指「買外賣都係好嘅選擇」。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聯同業界公布,將會推出晚市消費優惠,被問到會否影響防疫工作,張竹君表示此屬商業決定,提醒市民外出用膳也要注意防疫措施,「唔好太大班人、坐開啲」。
張竹君又指,近日新增的個案中,病徵與以往個案的分別不大,但近日不少個案CT值約為10多至20多,較以往個案約30多為低,換言之即病毒量較早前的個案高(CT值代表病毒核酸值,反映病毒量及其活躍程度,與病毒量呈反比),「唔知係早搵到,定係好多(個案)病毒量都好高,都擔心會唔會傳染性好高。」
至於5宗輸入個案,包括2人來自印度,2名來自菲律賓的海員,1人來自哈薩克,其3個月大嬰兒對病毒初步呈陽性反應。
(來源:星島日報)
港泰群組增8確診 張竹君指曾有親戚衝入護老院探望
本港新增24宗新冠確診個案,涉及14男10女,年齡31至92歲,其中19宗是本地病例。新增個案有8宗與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有關,包括4名院友及4及職員。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該護老中心雖然不准探訪,但曾經有親戚曾經衝入探望,入過去的親友都當緊密接觸者送去檢疫中心。而有2至3名院友可以自由出入,但院友及員工都有機會將病毒帶回院舍,因此不能肯定病毒源頭。
張竹君指,港泰護老中心的員工居住在萬年戲院大廈,高美樓有2人亦在港泰護老中心工作。而同集團的毓華護老院,其員工宿舍亦在同一幢大廈。高美樓有兩人在毓華護老院工作,中心會到大廈調查有沒有感染。
毓華及港泰的人員不兩邊工作,中心會調查出現爆發的港泰樓上的一間相同名稱的港泰護老中心(慈雲山)及附近的毓華護老院。
張竹君說,早前曾向全港安老院舍進行一次性檢測,在每間安老中心隨機抽3名員工檢測,全部人結果呈陰性。中心目前正與社署聯絡,向每間安老院舍派發深喉唾液樣本樽,讓醫生在安老中心檢查時,為不適的院友收集樣本檢測,希望及早發現個案。
(來源:明報)
港泰4院友4員工染疫 林正財:准院友外出如失「防火牆」
本港首間爆疫的安老院「港泰護老中心有限公司」(港泰)至昨日累計9人染疫,撇除無病徵兩名職員,最早於6日病發的是兩院友及一員工,當中包括一名可自由外出的79歲男院友。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表示,容許院友外出的做法「不理想」,打破院舍與社區分隔的「防火牆」;倘港泰疫情由地下的安老院蔓延至樓上院友,人數將超出專供接收老人院友檢疫的傷健營宿位,他承認額外檢疫地點容量有限。
港泰昨增4院友及4員工染疫。林正財稱疫情下應盡量將院舍及社區隔開,只容許職員往來,即使早前部分院舍恢復探訪,亦有定時定點的限制,而容許院友外出如同在「防火牆」打開缺口。除目前要重新暫停探訪的措施,林正財認為能自由出入的職員應避免到人多的食肆等高危地方,並加強健康申報,以及早知悉職員曾否接觸懷疑個案;部分較嚴格的院舍院長會建議員工減少吃自助餐及參加大食會。
林建議應改變目前對院舍職員隨機抽驗病毒的做法,改為較有針對性地檢測,包括為在社區爆發一帶居住,或曾有朋友出現病徵、即使陰性仍不放心的員工做測試,相信有助及早找出感染者,保障院舍安全。
兩層院舍可容150人 超檢疫營負荷
據港泰的安老院牌照,連同位於地下的港泰及樓上「港泰護老中心」的宿位,可容納約150人。現用作臨時檢疫中心的薄扶林賽馬會傷健營只有124個宿位,若疫情蔓延至樓上院友,屆時宿位恐供不應求。林正財透露,社署在院舍爆疫前已開始物色檢疫地點,或會有較小型的地方,安排院友到不同地點檢疫,但相信供應有「極限」,且「幾容易達到」。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稱,老人院環境狹窄,不適合原址檢疫,否則其他院友會受感染;若傷健營爆滿,可安排部分院友到復康醫院檢疫。
昨確診的57歲女子為港泰清潔工,平日會兩邊走清潔樓上及樓下港泰;而6名港泰員工同住萬年戲院大廈,兩港泰及兩毓華護老院員工同住高美樓,換言之有關員工已牽涉3間老人院。許樹昌認為不同院舍員工同住或共用員工,或會致院舍爆發,建議定期為員工驗病毒。
(來源:HKET)
本地感染擴散至港島區 41歲女患者於太古城超市壽司攤檔工作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第三波,今日(8日)新增24宗確診個案,包括5宗輸入個案及19宗本地感染個案,年齡介乎31歲至92歲,其中5宗再涉及不明源頭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及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下午公布最新疫情。累計確診個案增加至1324宗,當中包括一宗疑似個案。
其中公布的個案中,已屬第三代傳播,包括第1304宗確診的41歲女子,其丈夫為日前曾在坪石「彬記粥麵美食」進食的58歲確診男患者。41歲患者在鰂魚涌華蘭中心Food Le Parc的壽司攤檔工作,未曾到過「彬記粥麵美食」,於7月4日出現咳嗽症狀,相信屬家居傳播。
東區區議員趙家賢在facebook引述太古地產公共事務部回覆表示,太古城中心辦事處接獲位於華蘭中心的租戶Food Le Parc通知,於昨日(7日)得悉一名於櫃位工作的人員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確認該確診患者最後上班日期為7月6日。根據租戶的指引,所有於店內員工均需佩戴口罩,而該確診患者亦有於工作期間佩戴口罩。店內其他員工現正接受14天隔離。
該租戶已關閉店舖進行全面消毒,並計劃於周六(11日)重開。店內所有未預先包裝的新鮮食品已即時棄置。
而Food Le Parc超市亦發出臨時暫停營業通知,稱於昨日獲悉一名壽司櫃位員工初步確診感染初步確診,並於今天證實確診,她於昨日沒有上班,現於醫院接受治療。本店於7月7日晚關店後已徹底清潔和消毒。
超市指,昨晚關店後已徹底清潔和消毒,並由即日起,暫停營業3天,進一步全面特別清潔及消毒,包括額外聘用清潔承辦商,以清潔劑徹底清洗空調及通風系統,店內所有未預先包裝的新鮮食品已即時棄掉,並於周六(11日)恢復營業,而所有原有的員工將根據政府指引在家隔離14天。
(來源:香港01)
四名的士司機確診 張竹君:新發、彬記可能有關連
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彬記粥麵美食及新發茶餐廳群組繼續有多人中招。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本港今日(8日)新增19宗本地個案,有6宗新增個案與餐廳群組有關,當中三人是的士司機,個案編號為第1301宗、第1315宗和第1324宗。
連同昨日的第1291宗個案,已有四名的士司機確診。
張竹君相信,彬記粥麵美食和新發茶餐廳的病毒源頭可能有相連,因第1291宗個案曾光顧彬記,又載過昨日確診、在新發任職的第1289宗個案,「聽人講新發茶餐廳有好多的士司機聚集。」當局正聯絡餐廳索取更多資料。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本港今日新增5宗輸入個案,以及19宗本地個案。
有6宗新增個案與彬記/新發茶餐廳群組有關。第1304宗個案為41歲女子,是昨日確診第1291宗個案、58歲的士司機的妻子,和第1295宗個案、14歲男生的母親。患者於鰂魚涌華蘭中心百佳超市壽司部工作,她的丈夫曾到彬記粥麵美食用餐,但她沒有到過,相信屬於家居傳染。
第1324個案為59歲男子,曾任職的士司機。他在7月4日到過新發茶餐廳,於7月7日開始咳嗽。第1301宗個案為61歲男的士司機,於7月2至3日到過新發茶餐廳,7月4開始發燒。
一名的士司機於深切治療部留醫 其妻女已初步確診
第1315宗個案是55歲男的士司機,患糖尿病和腎病,現於深切治療部留醫,未知是否有到過該兩間餐廳,但張表示有一、兩名確診司機認識他;其太太及12歲女兒已初步確診,因女兒於聖母書院就讀,衞生署正聯絡該校,建議停課14日。聖母書院其後指,會按署方指引停課14天。
第1317宗個案是60歲女子,於潛伏期到過新發茶餐廳,並於7月4日開始咳嗽。第1322宗個案是71歲男子,曾到彬記粥麵美食,確實日子需再確認。
其中兩司機車牌號碼為MB7876和KZ3637
連同昨日的第1291宗個案,已有四名的士司機確診。張竹君透露,其中兩名司機的車牌號碼為MB7876和KZ3637,正在聯絡其他司機。衞生防護中心正追查乘搭有關的士的乘客,呼籲有關乘客主動聯絡中心,警方亦會協助尋找。
彬記、新發「比較地道」 「會多啲人、逼啲」
張竹君相信,彬記粥麵美食和新發茶餐廳的病毒源頭可能有相連,形容該兩間屬於「比較地道」的茶餐廳,「會多啲人同逼啲」,病毒容易傳播。昨日確診的第1291宗個案曾光顧彬記,又載過在新發任職的第1289宗個案,「唔知搵搵下唔會有第二啲關連,聽人講新發茶餐廳有好多的士司機聚集。」當局正聯絡餐廳索取更多資料。
她續稱,最近有多宗個案與食肆有關,大家均會不戴口罩進食,如餐廳有隱形病人,而且地方窄、空氣不流通,便容易出現傳播,呼籲市民「買外賣都係一個好選擇。」
(來源:星島日報)
5宗不明病患曾訪多間食肆 男拔附小家長曾到萬麗及海逸酒店
新冠疫情急速擴散,本港今日新增24宗新冠確診個案,其中19宗屬本地感染,包括5名源頭不明個案。
5名源頭不明個案,分別是第1305宗個案為64歲老翁,居住於坪石邨玉石樓,報稱無去過彬記粥麵店。病人是經樣本瓶收集發現,病人發病日期為本月5日,有流鼻水,留醫聯合醫院。
而第1306宗個案為92歲老翁,居住於慈正邨正月樓,沒有到確診個案的所在地,但所住地點接近出現疫情爆發的坪石邨及港泰護老中心。病人發病日期為本月6日,有咳嗽及呼吸急促,留醫伊利沙伯醫院。
第1313宗個案為42歲無業女子,住荃灣灣景花園,與潛伏期內常以車接送子女到運動場,曾到坑口運動場、7月4日到荃灣麗城皇朝、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見家長,同日於灣仔萬麗酒店吃晚飯及過夜。7月5日則到荃灣牛涮鍋晚餐,7月6日到紅磡海逸酒店午餐,日常經常出外。發病日期為本月6日,感到喉嚨不適,留醫瑪麗醫院。
第1314宗個案為69歲女子為家庭主婦,居住於行旺角海富苑海韻閣,平日多在家中或有時外出食飯。發病日期為本月6日,有發燒。曾到浸會醫院門診,檢測初步陽性後,留醫東區醫院。
第1319宗個案為31歲男子,住禮頓山,於皇后大道東辦公室工作,公司有2位同事,2位同事均被列為緊密接觸者。7月3日為個案最後上班日,同日發病,有發燒、咳嗽、失去味覺及腹瀉,7月4日及7日到灣仔貝夫人普通科門診求醫,7月7日確診。現留醫東區醫院。潛伏期時曾到港島區多間食肆,包括7月1日曾到軒尼詩道Van Gogh Kitchen,希慎廣場一拉麵店、銅鑼灣廣場的一些餐廳、利舞臺廣場玉桃軒等。
(來源:香港01)
聖母書院有學生初步確診 衞生署建議停課14日
新冠肺炎疫情反覆,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公布,本港今日(8日)新增24宗確診個案,當中19宗為本地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有六宗新增個案與餐廳群組有關,當中三人是的士司機,其中一名患者的12歲女兒亦屬初步確診,於聖母書院就讀,衞生署正聯絡該校,建議停課14日。
而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亦新增四名院友及四名職員確診。另外,有五宗個案的感染源頭不明。
就是次本港爆發的情況,張竹君表示,個案的病徵與之前個案不是太大分別,仍是傷風咳流鼻水,「但明顯的不同的是,現在患者病毒量好高!」
本港至今(8日)累計1324宗個案 ,包括一宗疑似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本港今日新增5宗輸入個案,以及19宗本地個案。
六宗個案與餐廳有關 三人是的士司機
有六宗新增個案與餐廳群組有關,當中三人是的士司機。第1304宗個案是41歲女子,她是昨日確診第1291宗個案的妻子,和第1295宗個案的母親。患者於鰂魚涌華蘭中心百佳壽司部工作,她的丈夫到過彬記粥麵美食,但她沒有到過,相信屬於家居傳染。
第1324個案為59歲男子,他曾任職的士司機, 在7月4日到過新發茶餐廳,7月7日開始咳嗽。第1301宗個案為61歲男子,7月2至3日到過新發茶餐廳,7月4開始發燒。
第1315宗個案是55歲男的士司機,患糖尿病和腎病,現於深切治療部留醫,未知是否有到過該兩間餐廳,但張表示有一、兩名確診司機認識他;其太太及12歲女兒已初步確診,因女兒於聖母書院就讀,衞生署正聯絡該校,建議停課14日。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本港今日新增5宗輸入個案,以及19宗本地個案。
六宗個案與餐廳有關 三人是的士司機
有六宗新增個案與餐廳群組有關,當中三人是的士司機。第1304宗個案是41歲女子,她是昨日確診第1291宗個案的妻子,和第1295宗個案的母親。患者於鰂魚涌華蘭中心百佳壽司部工作,她的丈夫到過彬記粥麵美食,但她沒有到過,相信屬於家居傳染。
第1324個案為59歲男子,他曾任職的士司機, 在7月4日到過新發茶餐廳,7月7日開始咳嗽。第1301宗個案為61歲男子,7月2至3日到過新發茶餐廳,7月4開始發燒。
第1315宗個案是55歲男的士司機,患糖尿病和腎病,現於深切治療部留醫,未知是否有到過該兩間餐廳,但張表示有一、兩名確診司機認識他;其太太及12歲女兒已初步確診,因女兒於聖母書院就讀,衞生署正聯絡該校,建議停課14日。
港泰護老中心增八人確診
出現小型爆發的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新增四名院友及四名職員確診。院友方面,第1302宗個案為79歲男子,於7月6日開始發燒;第1307宗個案是67歲女子,7月7日起發燒;第1316宗個案為79歲男子,於7月7日起發燒和咳嗽;第1323宗個案是70歲男子,7月7日開始發燒。
職員方面,第1310宗個案是 53歲男子,無病徵;第1311宗個案是48歲女子,無病徵;第1312宗個案是55歲女子,7月7日開始喉嚨痛;第1321宗個案為57歲女子,7月6日晚開始發燒及喉嚨痛。
五宗個案源頭不明
張竹君表示,有數宗確診個案的病毒源頭不明,未能找到明顯的傳染鏈。
第1305宗個案是64歲男子,居於坪石邨玉石樓,聲稱已有長時間沒光顧彬記。他在7月5日開始流鼻水,經深喉唾液檢測發現確診。第1306宗個案為92歲男子,住在慈正邨正遠樓,未曾光顧彬記。
第1313宗個案是42歲女子,居於荃灣灣景花園,於7月6日開始感到不適。她曾帶子女到運動場及不同餐廳。
第1314宗個案是69歲女子,住在旺角海富苑海韻閣,於7月6日開始感到不適,到浸會門診求醫時發現初步陽性。
第1319宗個案為31歲男子,住在禮頓山,7月3日起肚瀉、發燒和失去味覺。他曾於7月4日和7月7日到過灣仔一門診求醫。
患者病毒量較以往高
張竹君指,是次爆發的本地個案,病徵與之前個案不是太大分別,仍是傷風咳流鼻水,但明顯的不同的是,「現在患者病毒量好高,CT值都有十幾 20幾都多了。」
第1317宗個案是60歲女子,於潛伏期到過新發茶餐廳,7月4日開始咳嗽。第1322宗個案是71歲男子,曾到彬記粥麵美食,確實日子需再確認。
(來源:明報)
沙田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提早放暑假 小五呈分試繼續
位於沙田的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今日(8日)向家長發通告,表示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反覆,明日(9日)起小一至小四及小六生提早放暑假,小五生則繼續回校考呈分試。
校方回覆本報查詢時稱,該校沒有學生或學生家長的確診個案,但校方有見沙田區疫情反覆,有家長對此感擔心,故明日起安排大部分學生提早放暑假。小五生照常回校考呈分試,但若學生不適則不應回校,學校會安排補考;若學生正等待病毒測試結果,亦應在確定呈陰性後才回校。
(來源:HKET)
黃埔宣道小學一學生私人音樂導師確診 學校將於7月9日及10日停課兩天
黃埔宣道小學今日(8日)向TOPick記者證實,指校方今早接獲通知,本校有一位學生,其音樂導師於昨晚通知確診患上2019冠狀病毒。該位同學於7月1日有接觸該音樂導師,並於本星期一、二有回校上課,學生正等待衛生署檢測及通知。
校方現即時作出緊急應變,與教育局及校董會商討,作出以下安排:
.7月9日及7月10日停課兩天
.五年級呈分試順延至7月13至15日舉行,即下星期一由英文、普通話及中文聆聽開始
.7月13至15日除五年級同學需回校外,其他年級不用回校
.學校將進行全校消毒及清潔,同時已促請校巴公司及小食部全面清潔
.請家長留意學校eclass及教育局的宣布,也請留意閣下和子女的身體狀況,如有不適請立即求醫及與校方聯繫
.停課期間學校將保持校舍開放
(來源:HKET)
至今10間中小學涉疫情 港媽急為子女自行停課:學校好高危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第三波,今日(8日)新增19宗確診個案,包括5宗輸入個案及19宗本地感染個案,年齡介乎31歲至92歲。自復課之後,至今已有10間中小學涉疫情,個別學校已宣布停課。家長對於應否自行停課掀起討論,認為學校已變得高危,不少育有初小孩子的家長已決定請假,認為「健康比一切緊要」,但有孩子正考試的家長卻表示一定要回校考試,否則有機會被處分。
不少家長在網上討論區和facebook群組都發帖文討論,其中在討論區《親子王國》有港媽開帖「有無中小學生家長會自己停課?」明言對學校疫情感到擔心。
有港媽留言支持自行停課,尤其K3至初小的家長,認為「太細唔敢博」,如果教學進度已完成,正進入試後活動,就無謂返學冒險,最重要是自己及家人安心。有家長已自行停課2天,揚言會繼續請假。
「仔女係自己嘅,無人會俾你自己更着緊,做自己的事,自己安心就好了。」
「好擔心就自己決定停課,唔使同別人比較,希望選擇自己停課或繼續返學的,都不要給相反意見的人壓力,尊重各人選擇。」
考試期被迫如常回校
有兒子正進入考試期的家長指出,考試要「焗住返」,沒有醫生紙缺席考試的話會被紀律處分,缺席數天更要「記過」。其他正面對考試期的家長亦同意,會照讓子女返學考試,因考試時間短,可以放早及減少轉堂時間,「試後活動就請假」。
質疑與跨境學童免檢測有關
此外,在facebook群組《Mei Foo 美孚》亦有網民討論,並懷疑疫情再爆發與跨境學童免檢測有關,但遭網民質疑,不少學校的確診者是老師或學生家人,如果是跨境學童問題,應該主要是學生確診,而且上水元朗更多跨境學童,現時中招學校以九龍區為主,故此源頭仍有待調查才能下定論。
(來源:香港蘋果日報)
禾輋邨2幼稚園仍有學童返校 家長:人數少咗只得三分一
【21:00】《蘋果》向東華三院查詢廖恩德紀念幼稚園防疫指施等事,對方回應指幼稚園昨日已即時安排全校消毒及清潔,包括進行塗層消毒及漂白水。據校方了解,暫時未有任何師生或學生家長確診或被列為親密接觸者,今日共有20多名就讀K3的學童回校。學校明天(9日)起開始放暑假,亦會進行翻新工程,並不會舉辦任何暑期活動班。
【15:30】《蘋果》向救世軍查詢有關幼稚園防疫指施等事宜,救世軍港澳軍區回覆指由於德和樓出現確診個案,學校將停課14日,至本月21日。停課期間會繼續加強校內清潔,並會安排學生在家學習,同時呼籲家長避免帶幼兒到人多擠迫的地方,以及做好個人防護及注意衛生,有任何不適應儘快求診。
-----------------------------
昨日武漢肺炎本地個案激增9宗,其中5宗更未明源頭,疑掀起第三波爆發。新增武漢肺炎確診個案有兩宗分別居住在沙田禾輋邨美和樓及德和樓。該兩幢樓地下均有幼兒園及幼稚園。其中位於美和樓的東華三院廖恩德紀念幼稚園,今日仍然有十數學童前來上課。據《蘋果》在現場觀察,學校為每個進入校舍內的學童及家長探熱,學校職員有佩戴口罩,但未見有清潔人員在校園內外清潔。而截至上午11時,仍然未見有防護中心人員向美和樓居民派發樣本瓶,但有身穿藍色保護衣的清潔人員在美和樓地下大堂對出以抹布清潔大閘及洗地。
在邨內居住的家長吳女士表示,孫仔在廖恩德紀念幼稚園就讀高班,今日特意上學參與生日會。吳女士留意到今日上學人數大減,只有約10多人,為原本的三分之一,「冇生日嘅朋友(學生)就冇嚟」。
吳女士指,因為疫情關係學校已停課多月,原訂今日為最後的上課天,並為2至7月份生日的學童舉辦生日會,而暑期活動班已停辦。吳女士透露,生日會原有分享食物環節,但因疫情關係已經被取消,「冇嘢食純粹玩遊戲」,指學校特別安排學童「逐個逐個入去影相」。吳女士說,已提醒小朋友要勤洗手、戴好口罩,但未有採取特別的防疫措施,「謹慎啲、清潔多小小囉」。有關學校上課及防疫狀況,《蘋果》已向東華三院查詢,暫未有答覆。
而位於德和樓的救世軍禾輋幼兒學校今早亦正常開放,職員透露有幼兒照常上堂,但校方未有打算停課。而學校門口放有消毒地板,酒精搓手液。有幼稚園清潔工人加強清潔,進入學校範圍內都要量體溫,消毒鞋面,有職員進入後清潔工人亦有再清潔地板及門柄。《蘋果》正向幼稚園總部查詢有否學生請假事宜,有待回覆。
高層單數住客李伯則指,不會遷出美和樓,並表示「唔使咁嚴重」,指自己會加倍小心,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但亦希望盡快留樣本檢驗,「成幢樓都應該要驗」。他批評政府仍未派發樣本瓶,「可能好多人都有事未check到,早啲驗到就最好,起碼得個知字」。
他留意到今早有穿着保護衣的人員到美和樓地下位置清潔,但質疑清潔成效,「都冇用嗰啲噴槍,不過都好過冇」,又指美和樓一個星期前剛剛洗過太平地。
(來源:香港電台)
教育局稱沒跡象學校是感染源 按個別情況提供指引務實
近日多間學校有新型肺炎確診或緊密接觸者個案,教育局表示,就目前的個案看來,沒跡象顯示學校是感染源頭。教育局會與有關的學校及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絡,為學校提供適切的支援和協助。
教育局回覆查詢時又表示,衞生防護中心根據現時疫情的發展, 一般建議若校内出現確診個案,有關學校須停課14天。
如果衞生防護中心確定與教職員或學生有「密切接觸」的家屬或人士證實感染新型肺炎時,亦會通知受影響教職員及學生須接受強制檢疫14天,期間不可回校上課。
局方指出,當學校得悉有密切接觸者個案,等候檢驗結果時,可按校本情況,取得法團校董會同意後,考慮停課一至兩天以消毒清潔校園,並通知教育局。
由於每宗個案情況不同,衞生防護中心與教育局及有關學校保持緊密聯繫,因應個別個案的情況而提供清晰的建議及指引予校方,是務實的做法。

(來源:明報)
黃大仙兩日13確診 佔全港近半 涉學校屋邨護老院 區議員:長者人口多 不慣戴罩
本港兩日錄得28宗本地個案,當中13宗確診與黃大仙區相關,另有一宗區內聖母書院學生初步確診(見另稿),共涉及一間護老院和兩間學校,更有屋邨老翁染疫。有區議員稱,慈雲山一帶長者人口和護老院都多,加上部分長者不習慣長期戴口罩,或透過探訪把病毒傳播於社區和護老院間,會加強在社區呼籲,又促請衛生防護中心公布確診者確實住址助找接觸者。
過去兩日與黃大仙區相關的13宗確診中,9宗為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的院友和職員,另有中華基督教會扶輪中學中三生、黃大仙竹園南邨麗園樓61歲男住客、慈雲山慈正邨正遠樓96歲男住客,以及鳳德邨碧鳳樓55歲男子。距麗園樓3分鐘步程的聖母書院,一名12歲女學生昨初步確診。
促公布病人住址 助尋接觸者
黃大仙區議會副主席黃逸旭指出,慈雲山一帶長者人口和私營院舍眾多,部分長者不習慣長期戴口罩,擔心疫情爆發對他們影響嚴重。黃又憂病毒或透過院舍探訪在社區和護老院間傳播,近期已加強在區內呼籲戴口罩。
就慈正邨正遠樓老翁染疫,黃逸旭稱,正遠樓低層部分單位的馬桶早前曾有廁所水倒流問題,目前已解決。但他至昨晚仍未能查詢到確診者單位,他說唯有知悉單位或樓層才可跟進附近單位有否喉管等問題和集中消毒,接觸者亦懂得主動向衛生署報告,認為在這些層面上知情權較私隱權重要,促請衛生防護中心公布確診者確實住址。
許樹昌:如北角初爆 難說高危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出,香港人口流動率高,暫不能說黃大仙及慈雲山較其他地區高危,認為與疫情初期北角爆疫情况差不多,至於居民如何自保,他說市民只需如常戴口罩及保持衛生。
(來源:東網)
父親節放寬禁聚令兩周後再爆疫 袁國勇轟政府無提升病毒檢測量
香港爆發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多宗個案源頭不明。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早(8日)在電台節目表示,今次爆發正好是政府在父親節(6月21日)宣布放寬禁聚令後的兩星期,他指情況是所有專家預料之內,早前葵涌嘉里物流貨倉及沙田祿泉樓出現疫情後,仍未找到隱形傳播鏈,相信未來數天感染數字仍會上升。
他透露,之前兩波疫情爆發都與香港邊境檢疫措施有關,認為始終有漏洞,形容讓轉機返港人士不用接受測試很「傻」,但政府一直沒有提升每日病毒檢測數量至7500個,結果每當出現個案,就要立即收緊防疫措施。
他續指,食肆、卡拉OK等地方是高危場所,患者每1毫升唾液就有1至10億的病毒載量,如果侍應或廚房職員接觸到唾液,容易將病毒傳播。他認為教育局的防疫指引做得不錯,若僅一個老師染疫,毋須全港停課。至於書展亦可以照樣舉行,但要做好清潔及防疫措施。
對有安老院舍出現多宗確診個案,袁表示不少安老院舍環境惡劣,加上員工流動較大,要做到防疫會很難。他又提到,長者感染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很高,若有探訪者或院舍職員染疫,會導致院舍爆發。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則表示,一旦香港出現更多來歷不明個案,更多學校受影響,要重推3月份的禁聚令措施,包括停課及限制室內每枱人數至6至8人,並建議及早推行,以截斷社區傳播鏈。對於香港出現院舍個案,許表示長者感染的死亡率好高,不排除是早前疫情緩和下,院舍放寬探訪安排,探訪人士或員工將病毒帶入院舍,相信禁止探訪安排要維持一段時間。
(來源:HKET)
何栢良批評3.2萬人獲豁免毋需進行檢測 坪石邨「彬記粥麵」群組或出現第四代傳播
新冠肺炎疫情反彈,更出現首宗安老院舍群組爆發,而早前先後有員工及食客染疫的彬記粥麵美食更已達第三代傳播。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對本地確診個案遍地開花的情況不感樂觀,又不排除其他處所已有未知傳播鏈,促港府要盡快收緊社交距離措施至3月水平,亦籲市民乘搭的士等公共交通工具時應戴上口罩。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早接受商台訪問時提到,本港已有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出現確診個案,當中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已涉第三代傳播,由粥麵師傅傳染食客,再由食客傳予的士司機繼而傳播其他乘客及家人,認為出現第四代傳播亦不出奇,他直言,現時已出現安老院舍群組,亦涉三間餐廳職員食客受感染,情況相當令人擔心:
「比較擔心是兩名的士司機受感染,而的士司機交更時常到小型餐廳進食、交流,現時有少許遍地開花確診個案,情況不太樂觀。」
他又稱,現時至少已有5、6宗源頭不明個案,相信今日應該不會少,至於會否再有源頭不明個案,市民都應該要有心理準備。
何栢良促港府盡快提出補救措施,包括應就餐飲業務及表列處所措施收緊至3月水平,並盡快公布實施:
「病毒於社區出現廣泛爆發,可看到的是老人院、餐廳、的士行業有爆發,其他或會脫下口罩的酒吧、派對房等11個表列處所,可能已有傳播鏈發生而我們不知道,無理由等多8日病毒傳多幾轉才收緊措施。」
他補充,政府應將餐廳等處所容納人數降至上限5成、每枱人數限不多於4人,醫院餐廳亦應收緊坐位安排等,以中斷傳播鏈,並應檢討在公共交通工具強制戴口罩。
他稱,的士空間細且已有傳播鏈出現,建議市民及的士司機應將的士窗調低一半,以加強通風,避免只靠的士冷氣系統過濾;又指市民在周末避免到人多擠逼食肆堂食,亦應將與朋友約會押後或改到朋友家中進行。
「病毒經飛沫傳播,如單靠的士冷氣系統過濾效果好細,的士司機現時天熱或不想調低少少玻璃窗,但今個星期形勢已不同,要保住不要有傳播鏈,否則市民不敢搭的士仲弊,大家做好才可截斷傳播鏈,才屬救經濟方法。」
另外,何栢良指出根據入境處數據顯示,本港上月有81837人入境,當中有逾7.4萬屬本港居民,同期進行10.9萬個病毒檢測,惟有3.2萬人可豁免毋需進行檢測。
(來源:香港電台)
譚仔雲南米線彩明商場分店員工家人確診 分店停業消毒
譚仔雲南米線表示,將軍澳調景嶺彩明商場分店有1名員工的家人確診新型肺炎,屬於緊密接觸者,分店會即時停業3日消毒,直至星期六重開。
公司表示,有關員工由確診家人開始不適至今兩天沒有上班,涉及分店的全部員工會自我隔離14天,確定沒有感染才復工。
隔離期間或完成隔離後,員工每天上班前要量體溫,如有不適則須立即離開工作崗位,即時求診及向管理層匯報。
(來源:東網)
佐敦陷疫慌 食肆「澳牛」自救明起停業2周
本港連續多日錄得本地新冠肺炎感染個案,其中佐敦區因為有茶餐廳輸入多宗確診個案,區內市民人人自危,但政府仍在研究是否收緊食肆用膳人數。面對疫情嚴峻,佐敦區知名食肆「澳洲牛奶公司」決定「自救」,宣布明日(9日)起停業2星期。
「澳洲牛奶公司」今日約晚上7時,在其facebook專頁宣布,由於疫情突發,該公司暫定休業2星期,即由明日(9日)至本月23日暫停營業,並稱「不便之處,敬希見諒」。
今年3月下旬,「澳牛」亦宣布停業3星期,當時並未實施任何限聚措施前,及後「澳牛」更延長停業期,直至今年4月底才復市。
(來源:晴報)
飲食界下周三起推晚市優惠 籲食肆勿鬆懈做足防疫
政府派發的1萬元現金陸續發放,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透露將聯同飲食業於本月15日(下周三)起推出晚市6時後「7月7折、8月8折」優惠;負責牽頭的飲食業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今(8日)透露,計劃有多達過千間食肆參與,涵蓋晚市全單或部分套餐折扣,期間不設最低消費,亦不會借機抬價;又估計8月會再有更多食肆參與。而隨着本港近日爆發第三波疫情,籲業界勿鬆懈,食肆做足防疫措施。
稻苗學會主席、金公館餐廳負責人徐汶緯表示,餐廳將響應是次優惠活動,先後推出片皮鴨及二人或四人套餐優惠,其中片皮鴨於本月推出7折優惠以來反應較預期理想。
現代管理(飲食)專業協會主席、昇悅集團主席梁志偉亦指,集團多個套餐都有推出相關優惠,包括原價1,988元的12人套餐、388元的 1隻燒鵝、138元的冬瓜盅等,於本月均有7折優惠,且並無「先加價後優惠」的情況。
梁坦言,在本港疫情最嚴重的3至4月期間,晚市生意大受影響,6月已回升約2成,惟按年仍錄得3至4成跌幅,冀藉優惠重新吸客。
建議僱主多關心同事 適時提供口罩
至於近日有食店廚師疑因煮食時無戴口罩造成群組感染,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表示,理解現時大部分食肆防疫措施完善,惟出品部同事在大熱天時佩戴口罩亦容易「身水身汗」,建議僱主多關心同事,適時提供口罩。
張又稱,若第三波疫情來臨,毫無疑問會打擊飲食業生意,估計會有食肆推出優惠計劃;但強調業界會全力支持政府防疫措施,並籲各食肆切勿鬆懈,包括做足探熱、消毒、要求客人除飲食外全程佩戴口罩等。
「7月7折、8月8折」由7大飲食業商會及旅發局等負責舉辦,將於本月15日起推出連串優惠,市民可到http://diningdiscount.hk查詢參與食肆及優惠詳情。
(來源:明報)
飲食業7月七折如期推 張宇人:不能忽視經濟
接連爆出多宗確診均與食肆有關,港大專家袁國勇稱,應即時採取所有防疫措施紓緩疫情。但飲食業界昨公布如期7月15日開始推晚市「7月7折,8月8折」優惠。飲食界議員張宇人認為,近日確診回升必然打擊外出用膳意欲,但希望業界趁今次優惠吸納現金派發計劃近一半金額。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是否叫停「7月7折」等優惠屬商業決定,她建議市民到較少人餐廳,又說與同住家人外出進食問題不大,若是較少見及一大班人聚集,若有隱性個案很易受感染。
張宇人說,現有逾千食肆參與「7月7折」優惠活動,食客可於傍晚6時後、不設最低消費、全單享優惠,呼籲食肆做足防疫。對於中大專家許樹昌建議限制室內每枱6至8人,張稱政府防疫亦不能忽視經濟,有信心政府會平衡。
部分參與食肆非全單七折
有關優惠的「飲食連環賞」網站列出參與食肆指定食品優惠,非如張宇人所言全單七折,如西式餐廳Pokka Cafe只一款咖啡七折;中式酒樓龍皇一款12位指定套餐由8888減至6222元、一款6位指定套餐由4444減至3111元;日式食店DORAYA僅108元魚扒和48元啤酒有七折。
現代管理(飲食)專業協會主席梁志偉稱,6月市况已較3、4月回升兩成,生意額僅去年同期七成,但昨爆多宗確診後,有屯門食肆早市冷清,禾輋有食肆兩圍枱取消訂單,料市民一周後才恢復外出用膳意欲,冀飲食業集體推優惠能帶動晚市。
旅發局早前稱8月將推「賞你遊香港」,市民在港消費可換取本地遊旅行團名額。被問會否推遲計劃,主席彭耀佳稱會繼續籌備。
(來源:香港蘋果日報)
第三波爆發食客再減少外出用膳 食肆推優惠亦難「再出發」
本港爆發第三波武漢肺炎疫情,原料疫情緩和下生意「再出發」的飲食業再蒙陰影。雖然有業界聯合旅發局下周起推出飲食優惠,但市民紛紛表示會減少外出用膳,有食肆指昨日公佈多宗確診後,入座率有即時影響。
食肆林立的銅鑼灣渣甸街平日下午人流未算擠擁,多家食肆推出抗疫優惠,但下午茶時段都未如往日熱鬧,多家餐廳都有吉枱,部份食肆廚房員工疑因太熱脫下口罩處理食物,亦非每間食肆都謹守入座探熱規條。
陪家人購買外賣飲品的翟女士指,疫情緩和時的確有鬆懈,「疫情冇咁犀利梗係想出去啦,吽咗咁多個月,而家又爆返,仲話停課,真係會擔心,(小朋友)學少咗咁多嘢,都有影響,學校好似話停課,但都就嚟放暑假啦,冇啦喺屋企吽囉,今年都唔使旨意出去玩,(出街食飯?)唔會啦!冇乜必要唔會出街,咁多人。繼續戴口罩囉,仲有咩防禦措施呢?又冇預防針打。」
譚先生則指,疫情後仍有出去食飯,但最近再爆疫會較擔心,未來會減少出外用膳,多點留家食飯,「其實要做嘅措施都做足,戴口罩、個人衞生嗰啲,嚟緊可能會出少啲街,留意多啲餐廳防疫措施,如果冇做足都唔會入去。」
食肆「江浙滬」在門口貼上多張九折優惠宣傳,負責人之一鄒小姐坦言是為疫情推出,老闆擔心員工失業,所以推出優惠共同抗疫,「生意真係差咗好多,好老實我哋都係做返(提供)搓手液、隔板、探熱。政府派咗一萬蚊係多咗人出嚟,又冇限位,但同以前比係差咗,有時禮拜五六日繁忙日子都靜啲,呢條街係最旺,以前從來都未試過」。她指一有個案大家就像閉關不出來,昨日公佈確診個案後對生意有即時影響,但除了維持現有防疫措施,亦無更多措施可以再做。
上海香港麵家負責人顧先生指,疫情下本身已經坐得少人,今日即時再少了人來,惟有繼續探熱、提供搓手液等措施,現時晚市生意最慘淡,原本過去一個月「好啲啲」,如今又「差啲啲」,「冇辦法啦,(等佢)慢慢好返啲。」
(來源:明報)
港鐵發盈警全體員工凍薪 工會表極度失望
港鐵公司發出盈警,預計今年上半年業績由盈轉虧,虧損約4億元。港鐵宣布,港鐵董事局決定今年全體員工凍薪,但部分合資格員工獲發一次過特別獎金及酌情特別獎金。據了解,港鐵上一次凍薪已經是2003年。
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向員工發信,稱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車務、車站商務和港鐵商場收入遭受重大損失,加上經濟低迷,公司業務需時恢復,首要任務是在危機中保就業,確保業務可持續。
港鐵發言人回應查詢時表示,會發放相等於0.33個月至0.67個月底薪的「工作表現獎」予表現優秀的員工,以及相等於1.1個月底薪的「酌情特別獎金」;又會向基層至經理級員工發放相等於0.3個月底薪的一次過特別獎金;總經理及以上員工今年薪酬維持不變。發言人說,公司會繼續與員工保持緊密溝通。
香港鐵路總工會對凍薪表示極度失望。工會認為,港鐵公司雖預料上半年因疫情出現虧損,但下半年有多個地產項目收益,相信公司財務仍穩健,強烈要求公司承諾不裁員、不放無薪假,待經濟復蘇後再考慮增補薪酬加幅。
(來源:東網)
旅遊業「零收入」多月 政府稱與多地研放寬出入境管制
新冠肺炎疫情令本港旅遊業受挫,訪港旅客人數下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午(8日)在立法會上回應議員質詢時,指已與部分國家展開討論雙邊豁免,上周與泰國政府討論,並將牽頭成立跨部門小組,討論放寬兩地居民的出入境安排。
旅遊界議員姚思榮表示,近日疫情在社區再次爆發,旅遊業本來收入已經為零,復甦更是遙遙無期,希望政府會再提出新一輪支援措施針對旅遊業界。邱指出,政府就旅遊業界已推出多輪支援措施,涉款約13億港元,會再與業界商討。他又指,政府多次與廣東省和澳門政府商討,本港會以先導計劃形式,有限度便利有必要往來粵港澳三地的市民,豁免檢疫安排,又指已進入最後階段,會適時落實。
邱又指,現時有15間私營化驗所提供檢疫新冠肺炎服務,收費正逐步下降。他續指,兩地的疫情穩定程度需要相若,而且需要有互相確認的檢測標準,才能可恢復兩地的交往,如兩地旅客需要在上機前通過病毒測試、由小範圍開始作人流管理。
(來源:東網)
伊利沙伯醫院7旬翁探病妻被阻 發難打傷2名女護士
油麻地伊利沙伯醫院發生襲擊案。今午(8日)12時44分,一名姓袁(70歲)男子,疑趁病人開門進出病房時,他偷偷闖入病房擬探望住院的妻子,走至走廊被女護士發現,即時被阻止,雙方發生爭執。期間,有人情緒激動發難施襲,2名分別姓梁(25歲)及姓張(26歲)女護士受傷,報稱面及手部痛楚,需要到急症室睇醫生。醫院保安員報警,警員到場經初步調查後,以涉嫌普通襲擊拘捕袁,並將他帶署調查。
受疫情影響,醫管局自今年1月25日啟動「緊急應變級別」,為配合有關感染控制措施,公立醫院一直全面暫停探訪安排,而部分非急症醫院,於6月17日實施特別探訪安排,容許病人家屬預約登記探訪。
伊利沙伯醫院發言人表示,醫院一個內科病房中午發生一宗懷疑襲擊醫護人員事件,2名護士受傷,院方已即時報警求助,醫院一直關注事件,重申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醫院已向受傷的職員提供所需協助,並全力協助警方調查。
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醫院管理局現已實施緊急應變級別措施,並需暫停病房探訪安排,假如病人有臨床原因會作個別恩恤考慮,希望公眾體諒。醫院會繼續與病人及其他家屬保持溝通,並為所有病人提供適切治療。
(來源:星島日報)
大媽疑戴防疫手帶搭巴士 多次嘔吐乘客舉報
本港再爆多宗本地感染,市民都提高警覺。近日有網民就表示搭巴士驚見有「手帶人」出沒,疑似家居隔離人士違反檢疫令,更在車上多次嘔吐,引起網民關注。
網民「筲箕灣西灣河關注組」Facebook群組表示,下午4點左右,在銅鑼灣向鯉景灣方向的2X線巴士上,有一名帶手帶的中年婦女,在車廂多次嘔吐,從相片中可見,女子有携帶行李箱。網民即埸向車長舉報,有救護車及警車到場帶走婦人。「真係好嬲,完全唔理前前後後、老人家、細路仔。」
大批網民批評婦人自私,「一啲公德心都無」、「仲要行到去鯉景灣海旁,嗰度又多人跑步又多小朋友去海旁去公園」,不過亦有人指她有帶行李箱,「如果係旅行返嚟可以有2個鐘頭搭車時間返屋企,不過唔排除佢係為咗出街特登帶個喼嘅」。
(來源:明報)
8宗口罩騙案5人被捕 涉款5萬元
警方一連3日展開「孤峰行動」打擊口罩騙案,拘捕5人,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涉及8宗案件,損失金額共約5萬元。
警方於周一(6日)至今日(8日)在將軍澳區、長沙灣區、馬鞍山區及屯門區拘捕5人,包括3名本地男子及2名本地女子,年齡介乎16至27歲,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5名被捕者已獲准保釋候查。
1月至今接獲2240宗口罩騙案 涉7000萬元
自今年1月起,警方陸續接獲市民報案,表示在網上付款訂購口罩後未收到貨物,懷疑受騙。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已因應情況成立內部協調指揮中心,統籌警隊各調查單位有關口罩騙案的調查工作。截至今日(8日),警方共接獲約2240宗口罩騙案,損失金額共約7000萬

其他國家
(來源:ETtoday)
日本知名女僕咖啡店爆集體感染 12名員工新冠確診!
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秋葉原的知名女僕咖啡店@home café,全體員工周二(7日)接受了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其中9人的檢測結果呈陽性。加上之前已經確診的3名員工,該店累計確診數增至12例。
日本「富士電視台」周三報導,6月25日,該店向千代田區衛生部門報告稱,3名員工出現發燒症狀後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之後秋葉原5層樓的總店和秋葉原「堂吉訶德分店」的所有員工都接受新冠病毒檢測。
7日,檢測結果顯示394人裡又有9人檢測結果呈陽性,確診者裡有多人是女僕服務生,所有確診者者目前都症狀較輕。 報導指出,病毒可能是在員工休息室和辦公室裡傳播的。
總公司Infinia表示,日常工作中對桌椅等設施都嚴格消毒,員工也一直有戴口罩。衛生部門認為顧客不屬於密切接觸者,未對顧客進行檢測。上述兩家店目前已暫停營業。
(來源:ETtoday)
日本發明重磅口罩!外形如太空人頭盔 可輸送淨化空氣
日本群馬大學大學院理工學府教授藤井雄作周二(7日)宣布發明一款「可以完美抵禦病毒」的口罩。他甚至在記者會上讓隊友戴上這款像太空人頭盔的新款口罩亮相。他聲稱,這種口罩是「全世界都需要的東西」。
日本《朝日新聞》周三(8日)報導,除了藤井雄作,還有群馬大學教授橋本誠司、山口譽夫以及助教田北啟洋,共4人合力發明了這款新型口罩。
藤井說,口罩由樹脂材料製成,設計成防護頭盔造型。外部的通氣管可透過篩檢程式,向內部輸送淨化過的空氣。幫浦及電池都可以集中裝在背包裡。這款口罩據同時還具有溫度調節功能,並配有讓病毒活動減弱的的裝置。
藤井說:「我們是1個月前想出這款設計的。如果不解決疫情危機,許多事情就無法推動。」該設計團隊已於6月底取得新口罩特許資格,7日亮相的是設計原型。
藤井說:「目前新冠肺炎的疫苗和專治藥物都還沒有著落,但如果有了這款口罩,人們就再也不必居家隔離了。如果八成民眾都使這款口罩,國家就等於有八成的人可以避免染疫。」
(來源:星島日報)
南韓增63宗新冠確診 周五起禁止教會聚會
韓國新冠肺炎再增63宗確診病例,其中33宗為境外感染,30宗為社區感染。社區感染案例中包括先前發生群聚感染的教會及寺廟相關案例,京畿道也出現新的教會群組感染。
據韓聯社報導,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今日表示,為防止疫情持續擴散,下令自周五(10日)下午6時起,禁止教會除正式禮拜外的其他各種小型聚會、活動及團體聚餐,並要求教會利用QR code電子名簿系統管理進出人員。不過,當局仍未將教會列入「高風險設施」。
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第一總括協調官、保健福祉部次長金剛立在例行記者會上,呼籲教會負起遵守防疫規範的義務。
根據當局公布的新防疫守則,以教會名義舉辦的小型聚會與活動全面禁止,禱告會、培靈會、地區禮拜、讀經班、唱詩班練習等聚會都必須延期舉行。教會內禁止提供飲食或舉行團體聚餐,進出人員也不可在教會內飲食。正式禮拜時應盡量避免大聲唱歌或說話,唱詩班頌唱讚美詩時須戴口罩。
若違反防疫守則,教會負責人或相關進出人員可能遭處300萬韓元(約港幣1.94萬元)以下罰款,該教會也可能被下達禁聚令。
韓國至今累計確診逾1.32萬宗,死亡人數維持在285人,1.197萬人已經康復,仍有989人正隔離接受治療。
(來源:明報)
路透社:泰國重新考慮「旅遊氣泡」時間表
路透社報道,泰國官員今日(8日)表示,鑑於多個國家地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重現,泰國當局正重新考慮與該些地方組成「旅遊氣泡」(travel bubble)的時間表。
旅發局:港府繼續與周邊國家商討
【22:00】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相信港府會繼續與疫情受控的周邊國家及地區商討建「旅遊氣泡」。旅發局早前表示8月會更進一步推「賞你遊香港」,市民在港消費滿指定金額,可免費換取一個本地遊旅行團名額。被問及會否推遲有關計劃,彭耀佳表示,目前會繼續籌備有關計劃,並留意疫情發展。
【18:00】泰國原本打算與香港、澳洲和新西蘭等疫情較輕的國家或地區推動「旅遊氣泡」,並預計第四季(今年9月)展開,但泰國旅遊局長育他薩(Yuthasak Supasorn)表示,部分地區近期出現爆發,令「旅遊氣泡」計劃受影響。他說:「第四季開始的旅遊氣泡計劃可能要押後。我們已將今年到訪旅客數字由1000萬至1200萬降至820萬。」在今年頭5個月,泰國接待了670萬人次外地旅客。
旅遊業對泰國經濟十分重要,去年有3980萬人次旅客到訪泰國,旅遊消費額達1.93萬億泰銖(約4790億港元),佔全國GDP的11%。泰國周三連續第44日沒有本土感染個案,至今維持3197宗確診。
(來源:香港01)
不滿官方處理遺體方式 印尼數百人衝醫院搶屍
印尼《國際日報》7月8日報道,當地再出現家屬不贊同官方處理新冠肺炎(COVID-19)死者遺體方式繼而引發衝突的事件,在7月6日晚上,龍目島有家屬與數百名居民強行到醫院奪回一位女性的屍體,警方寡不敵眾。
報道引述西努沙登加拉(Nusa Tenggara Barat)省府城市馬達蘭(Mataram)市警察局執行主任陶菲克(Taufik)表示,家屬與數百名居民於6日晚上出現在馬達蘭市地方公共醫院(RSUD),強行奪回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屍體。
家屬要求根據宗教儀式安葬死者
醫院再三說明屍體必須根據新冠肺炎衛生規程由政府進行埋葬,軍警人員在場企圖加以阻止,但以失敗吿終。
陶菲克說:「他們不聽從軍警與醫院的指令,而軍警人員寡不敵眾,在對峙拉扯一兩個小時後,他們終於奪回屍體。多人強行進入治療室,在數十人護衛下,把屍體推到醫院停車場,放到一輛計程車上運回。」
死者家屬與親友未根據新冠肺炎衛生指引將遺體埋葬,而是根據宗教儀式安葬。報道表示,該女性於7月6日下午送到醫院,兩個小時後死亡,通過核酸檢測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政府發言人尤里安託(Achmad Yurianto)7月7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必須通過促進健康來遏制疫情擴散。因此,社區的積極參與也是控制疫情的決定性因素,如果社區能夠持續不斷地共同遵守防疫衛生規則,就可以減輕醫院的抗疫負擔。
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費用並不便宜也不容易。尤里安託說,如果一所醫院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負擔過重,將會造成慘重的損失。例如許多醫護人員在治療患者時被感染,最終不幸身亡。
尤里安託說,這不僅是我們的悲哀,而且這肯定會降低醫院的治療能力。此事必須引起大家的重視,盡可能自律地遵守防疫衛生規則,使整個社會成為抵抗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堅力量。
(來源:自由時報)
維州病例激增 澳洲總理:考慮限制公民返國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在澳洲復燃,澳洲總理莫里森今日宣布,考慮限制入境的公民人數,以減輕各地區飯店隔離檢疫的負擔。
綜合外媒報導,繼昨(7)日新增近200例後,今(8)日維多利亞州再新增134例確診。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今日表示,將向內閣提案,控制入境者數量。澳洲自3月在武漢肺炎大流行後,關閉邊境,只有澳洲公民或持有永久居留證者才能夠入境。
莫里森表示,問題出在返回澳洲的人數,儘管目前各州和地區仍可以負擔,但若是人數增長則是大家不樂見的。並強調,在現階段不想給各系統施加不必要的壓力。
新南威爾斯州上週末宣布,每天限制450名國際旅客入境雪梨機場,導致部分班機被取消,確診人數激增的維州則暫停所有國際航班入境。維州州長安德魯斯(Daniel Andrews)也宣布,首府墨爾本等地區,今(8)日午夜起再次實施封城,為期6週。
紐西蘭日前宣布,將控制入境人流以減輕隔離檢疫場所負擔,紐西蘭航空公司(Air New Zealand)表示將暫停航班預定3週,且不排除延長。
(來源:立場新聞)
西班牙大型研究揭僅5%人口有抗體 「群體免疫」遙遙無期
最新刊於《刺針》的大型研究發現,疫情嚴重的西班牙只有5%人口有COVID-19抗體,代表以「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策略抗武漢肺炎(COVID-19)的想法,可行性大有疑問。
群體免疫是指人口中只要有足夠人對某病原體免疫,如感染後產生抗體、或注射疫苗,即可切斷感染鏈,從而令其他無免疫力的人不會被感染,而不同病原體所需的免疫人口約為70–90% ,以達到群體免疫。
西班牙是其中一個歐洲COVID-19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根據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西班牙至今已累積逾25.2萬人確診感染該病,並有近2.84萬人病死。
該研究對象為超過6.1萬西班牙人,發現只有約5%西班牙人口已產生抗體。研究又指,沿海地區人口中血清COVID-19抗體陽性比率低於3% ,而大爆發的馬德里人口有抗體率為超過10%。此外,性別不會影響血清抗體陽性比率,但10歲以下兒童以及85歲或以上老人的血清抗體陽性比率較低。其中三分之一人在血清抗體測試中呈陽性而無病徵;19.5%有病徵的人在抗體測試呈陽性。
團隊指,雖然致病的冠狀病毒SARS-CoV-2在西班牙的影響十分大,但抗體流行率估計仍很低,顯然不足以為全國人口提供群體免疫。團隊又強調,如不接受易感染人口大量死亡,及衛生系統負擔加重這些附帶傷害,將無法實現達到群體免疫的目標。因此團隊認為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以及辨識與隔離新病例和密切接觸者以控制疫情至關重要。
該研究亦指,中美有類似研究,都顯示就算疫情嚴重的地方,大多數人仍未暴露於SARS-CoV-2 ,所以並未有任何免疫力。
上月,港大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發表的研究指,大部分香港居民及湖北返港人士仍未有COVID-19抗體。重慶醫科大學上月中發表的研究也指,COVID-19康復者體內的抗體可能在2–3個月內消失,並不能因病而獲長期免疫力。
英國免疫學會發言人兼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免疫學教授Danny Altmann向BBC表示,新研究支持這種致命疾病只令身體產生時間相當短的免疫力,現時的挑戰是尋找最好的疫苗克服這些問題,刺激身體製造大量、持續、最佳的免疫反應。
(來源:星島日報)
塞爾維亞示威者衝擊國會大樓 抗議再度封城
歐洲塞爾維亞一群反對黨派示威者昨日(7日)在首都貝爾格萊德衝擊國會大樓,抗議政府以阻止新冠肺炎病毒蔓延為由,計畫於本周末再度在首都貝爾格萊德實施封城令。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昨日晩上宣布,因應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回升,當局要實施更嚴厲的抗疫措施,包括在即將來臨的周末在貝爾格萊德實施封城。反對黨派大感不滿,把疫情反彈歸咎政府,又指不應該要平民百姓再次付出代價。
武契奇作出上述公布後,數以千計的示威者聚集在市中心國會大樓外的廣場,高叫抗議口號。深夜10時左右,一批示威者強行衝破警察封鎖線,撞破國會大樓的大門及進入大樓範圍內。警方其後採取驅散行動。
示威者要求武契奇下台,又大叫「塞爾維亞起來了」口號。在場採訪的記者表示,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增援部隊其後趕到,把大樓內的示威者趕出街外。
反對黨領袖拉佐維奇接受電視台訪問時稱:「群眾是自發性到來抗議的,空中彌漫著平民百姓的不滿情緒。」
有700萬人口的塞爾維亞至今共有1.6多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330人死亡。近期的確診數字恢復上升,單是在昨日便有299宗新增個案,再多13人死亡。傳染病專和醫生警告,該國醫療系統不勝負荷,瀕臨崩潰,醫護人員都疲憊不堪。
塞爾維亞曾3月初頒佈封城令,到5月底重開,並於6月21日舉行大選。反對黨派批評武契奇利用這場疫症和封城令,鞏固自己的專政地位。
(來源:BBC中文網)
肺炎疫情:巴西感染數超150萬 拒絶口罩的總統博爾索納羅確診前後說過什麼
巴西總統雅伊爾·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他在周一(7月6日)進行了第四次檢測,此前他已經出現發高燒等症狀。
博爾索納羅過去曾多次試圖淡化疫情的風險,將之稱為「小流感」,並說他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他曾反對封鎖,認為這樣會破壞經濟。
巴西是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世界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美國。
博爾索納羅說了什麼?
他在周二的一次電視訪問中宣佈了自己確診的消息,同時表示自己已經稍稍退燒,並且感覺「非常好」。
博爾索納羅表示,他是在周日開始出現症狀,有過高燒、咳嗽和其他不適。
他還說,自己在周一感覺更差,這促使他進行了病毒檢測。
博爾索納羅現年65歲,屬於較高危的人群。
他表示,他有服用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崇的一種藥——和抗生素藥物阿奇霉素(azithromycin)。不過兩種藥物均未被證實能有效治療新冠病毒病。
追蹤接觸史和檢測的行動將會在博爾索納羅近期接觸過的人中間展開。
他此前進行過的三次病毒檢測均呈陰性。
世界衛生組織(WHO)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博士(Dr Mike Ryan)表示希望博爾索納羅「盡快病癒康復」,還表示:「我認為這傳達給我們所有人的訊息是:我們在這種病毒面前是脆弱的。」
一直淡化疫情
4月時,博爾索納羅表示,即使感染了,他也「不必擔心,因為我不會有任何感覺,最多就像是一次小流感或者小感冒」。
當時巴西與COVID-19相關的感染和死亡分別在3000及4萬以下,但是在之後開始飆升。
儘管如此,博爾索納羅仍然堅持,地區封鎖所造成的破壞比病毒本身更大,並且指責媒體在散播恐慌。
他還對病毒作過如下評論:
3月11日:「從我目前為止看到的來說,有其他各類的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數更多」
3月18日:「今天我們得到信息,因為我們(巴西)有更加熱帶性的氣候,我們已經幾乎到了(疫情的)盡頭,甚至已經結束……在我們這種溫暖氣候當中,病毒的傳播沒有那麼快」
3月20日:「在被刀刺過之後,我不會一個小流感擊倒」
之後,他繼續反對那些他認為是「獨裁」的措施,比如關閉沙灘或者要求遮蓋面部。
周一,他進一步對要求巴西人在公眾地方戴口罩的法律進行了修改。
他不戴口罩出席了一系列公眾活動,當中包括在地方法律要求他戴口罩的時候。
周日,巴西外交部長阿勞若(Ernesto Araújo)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一張照片,顯示他和總統博爾索納羅等人一同出席美國駐巴西利亞大使館舉行的美國獨立日慶祝活動。
照片中的所有人都沒有戴口罩,也沒有保持社交距離。
美國駐巴西大使館表示,大使在7月4日與博爾索納羅以及其他人共進了午餐,還表示大使目前沒有症狀,但是將會進行檢測。
美國大使較早前曾在推特(Twitter)上發佈他自己與博爾索納羅的合照。
躲不開的諷刺
BBC駐南美記者凱蒂·沃森(Katy Watson)
很長時間以來,雅伊爾·博爾索納羅一直在企圖迴避這場疫情——現在他感染了,這一諷刺性事件在巴西沒有被忽略。
誹謗他的那些人——他有不少這樣的人——都加入了討論,說這是報應,是雅伊爾·博爾索納羅自己找來的。
在最大的報紙《聖保羅頁報》(Folha de São Paulo)甚至有一篇專欄題為《我為什麼歡呼要博爾索納羅死去》——隨著全球大流行疫情肆虐,巴西的政治圖景就是這麼撕裂,這麼有毒。
事實是,博爾索納羅加入了巴西170萬COVID-19感染者的行列。這是可怕的數字,巴西整個國家處在麻煩之中,新冠病毒傳播得很快。
博爾索納羅會不會只有輕微症狀就好了,然後繼續淡化疫情?還是會由此轉變話風,承認病毒已經來到家門口?不管發生什麼,最高位上的人染上了COVID-19,就說明了這個國家經歷著多大的危機。
巴西疫情狀況
巴西以及整個拉丁美洲的疫情是經過了一段時間來全面擴散,之後數字開始上升,先是在巴西的亞馬遜地帶,之後是在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出現更嚴重的爆發。
巴西在6月20日成為第二個感染超過100萬例的國家,之後繼續上升,超過了150萬。很多專家相信,檢測效率的低下意味著總體的感染和死亡數字可能還要高得多。
然而,即使在病例仍在增加的時候,封鎖令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解除。在過去一周,里約和聖保羅的酒吧及餐廳都已經重開。
已經有兩名衛生官員——均為醫生——在與總統產生分歧之後離開了自己的職位。
不過,一線希望是來自於巴西在疫苗技術方面的專長。與阿斯利康製藥(AstraZeneca)及科興生物技術(Sinovac)公司合作的兩種主要疫苗即將進入最後階段,在數以千計的巴西志願者身上進行測試。
(來源:香港蘋果日報)
近距離採訪染疫巴西總統 數名記者停職隔離
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周二(7/7)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宣布自己確診感染武漢肺炎,隨後更突然摘下口罩要大家看他沒有病容,誇張行徑引來巴西記者協會批評他「致使記者面臨生命危險」。派出記者採訪博爾索納羅的3間電視台周三(7/8)表示,這些記者已停職接受隔離,且會在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檢驗並確認結果為陰性後,才會回到工作崗位。
博爾索納羅周二在官邸告訴數名電視台記者自己確診感染武漢肺炎,從採訪影片中可以看到記者們將麥克風舉至博爾索納羅胸前,顯然未保持醫學專家們提倡的1至2公尺社交距離。博爾索納羅還突然退後幾步,摘下口罩要大家看他沒有病容。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巴西台(CNN Brasil)、Record TV和國營巴西電視台(TV Brasil)分別透過電子郵件發表聲明指,所有採訪博爾索納羅的記者已經在訪問結束後被停職。Record TV和巴西電視台表示,他們的記者需在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檢驗且結果為陰性後才能恢復工作,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巴西台未透露詳細訊息。
巴西記者協會主席迪索薩(Paulo Jeronimo de Sousa)稱,博爾索納羅不聽醫師指示隔離靜養,還特別找了比較支持政府的幾名記者,親自告知他們確診的消息,。迪索薩的聲明指:「他明知自己確診COVID-19(武漢肺炎),如此表現已觸犯刑法,危及他人生命。」記者協會表示,罹患嚴重傳染病者故意對他人傳染疾病,可能面臨1至4年徒刑以及罰款。
首都巴西利亞的記者協會呼籲媒體取消親身採訪博爾索納羅,而博爾索納羅已取消需親自出席的所有活動,但仍會進行視訊會議。
博爾索納羅一直輕視武漢肺炎疫情嚴重性,且不斷淡化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風險,強調經濟為先,即使疫情如此嚴重仍堅持要重啟經濟活動。據英國廣播公司(BBC)整理,博爾索納羅在今年4月時曾說,即便他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他也「絲毫不擔心,因為我什麼都不會感覺到,這頂多就像是小流感或小感冒。」
(來源:星島日報)
溫東一女子戴口罩上瑜珈課 被要求離開教室
溫哥華一名女子稱,因為她拒絕摘下口罩,所以被要求離開瑜伽課程。
《Global News》克洛斯(Ali Cloth)說,上周五早上她戴著口罩參加了在溫哥華東區Bikram Yoga教室所開設的瑜珈課。
她說自己因為過去有健康問題,所以在室內公共場合戴口罩很重要。「我以前患有肺栓塞和肺炎,所以我特別注意我的肺部,不想生病。」
她聲稱在上課前,其中一位經營者走到她面前,向她說明了它們公司的口罩政策。該經營者稱願意為她提供了全額退款,但必須讓堅持戴口罩的她離開。
克洛斯說她參加Bikram瑜伽課程已有10年了,但這是一個糟糕的經歷,她再也不會光顧這家店了。「我在盡責任保護自己,但我卻覺得因為做了這件事而感到羞愧。」
Bikram瑜伽教室在其網站上的一條消息說,口罩可能會降低舒適呼吸的能力,因此在瑜伽練習室內是不允許戴口罩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不建議在運動時戴口罩,在運動過程中防止新冠狀病毒擴散的重要預防措施是保持彼此之間至少一米的物理距離。
Bikram Yoga尚未回應記者查詢。
(來源:星島日報)
美國確診病例突破300萬宗 每100美國人有1人染疫
美國的新冠狀病毒個案累計超過300萬宗,意味幾乎每100名美國人就有1人受到新冠病毒感染。過去24小時新增逾6萬宗確診病例,再創單日增確診數新高。
美國佔全球確診病例的逾四分之一;死亡病例達13.3萬宗,佔全球死亡人數的近四分之一。全國37個州份過去2星期個案上升,本周平均每日新增5萬宗新病例,較上月中倍增。40歲以下人士佔近日新病例中顯著部分。
政府專責疫情小組專家成員伯克斯表示,沒有想像過18至35歲群組出現這個規模的社區傳播,說這個年齡群組在3月和4月時很自律,但當他們後來在社交媒體見到民眾外出,這些年輕人自己亦都外出。
總統特朗普強調,美國永遠不會關閉,並要求全面重開。特朗普說,原本以為美國可能會有250萬或300萬人死亡,所以美國可能已經拯救了數十萬人的性命。特朗普又說,會向州長施壓要求秋季復課。教育部長德沃斯亦持相同意見,並認為單靠網上教學並不足夠,是浪費納稅人的錢。
(來源:ETtoday)
美國疫情崩裂!CNN點「無腦7大防疫迷思」 竟認為經濟重啟就能好轉
新冠疫情在美國相當嚴重,縱使總統川普曾在公開場合提到「大多數人的新冠肺炎,都沒有傳染力」,但隨著他急於解封,美國疫情不減反增,且加倍增長,截至8日上午,確診人數達到299萬餘人。《CNN》即分析,美國民眾對於新冠疫情的錯誤觀念,同樣也是導致疫情失控的原因,並提出最常見的「7大錯誤見解」。
1. 如果經濟開放,大流行就會好轉吧
WHO專家曾提到,在疫情尚未受到控制之前,可能都不會有結束的一天,在美國約有5%~8%的人受到感染,但在離群體免疫還相當遙遠,目前新冠肺炎根本無法被治癒,只能靠著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洗手消毒等方式預防,因此經濟重啟意味將回復成原本「近距離」的生活模式,何來疫情好轉?
2. 「我很年輕,所以不用擔心」
在疫情嚴峻時期,仍可看到美國青年參與集會活動,儘管年輕人目前看似死亡率較低,但受到感染的人,仍被新冠肺炎長期折磨著,此外新聞上幾乎報導的是老年人為高危險群,反讓年輕人危機感降低。
3. 「有量體溫就是做到防疫」
目前全球各地公開場合幾乎都需要戴口罩、量體溫作為基礎防疫,但美國民眾多認為「量體溫」就足夠,專家也表示,美國境內多位無症狀病患,有40%的新冠病毒傳播是沒有任何症狀。
4. 「我」不用戴口罩!
疫情爆發初期,美國人對於「口罩」效果相當不認同,但隨著疫情升溫,證明強制要求戴口罩的區域、國家疫情明顯減輕。有部分美國民眾仍認為,強制戴口罩侵犯了他們的選擇自由,而在鑽漏洞、或直接不戴的情況下,最終造成確診人數暴增。
5. 死亡率下降,就是情況變好了
美國近日新增確診增多,儘管死亡人數下降,專家呼籲「並非疫情好轉」的象徵,且無症狀患者大增,每一天死亡人數都在600~800人之間波動,醫療人員都擔心隨時會出現顯著的上升。
6. 「測試是陰性,我就很好」
賓州醫學院表示,接觸到許多患者都出現「假陰性」的情況,這意味著是有受到感染,但是檢測不到,而這也最容易成為超級感染源,因此就算測試為陰性,還是要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態。
7. 總有一天會群體免疫!
許多美國民眾面對居高不下的疫情,都帶著消極的想法,認為「或許等到大家都已經免疫了,病毒自然就會消退」,然而這樣的想法卻造成生活警覺性低的情況。
(來源:中央通訊社)
美國武漢肺炎確診破300萬 川普淡化疫情風險促學校開放
美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累計確診病例今天突破300萬大關。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仍淡化疫情構成的威脅,力促學校重開大門。
法新社報導,目前美國南方多處的病例都遽增,包括德州、佛羅里達州、路易斯安那州和亞利桑那州。至於之前的疫情重災區如紐約和東北部,疫情已幾乎完全趨緩。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即時統計,目前全美已有300萬9611人確診2019冠狀病毒疾病。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告訴記者:「此刻我們已對超過3900萬美國人實施檢測。」
「其中有超過300萬美國人呈陽性反應,超過130萬美國人已經康復。」
川普上午則在冠狀病毒工作小組召開會議前連番推文,要求讓學生在秋季重返校園,並對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開砲。
川普表示:「德國、丹麥、挪威、瑞典與許多其他國家,學校都復學了,沒什麼問題!」
「民主黨人認為如果美國學校在11月選舉前重新開放,在政治上會對他們不利。但這對孩子和家庭很重要。如果不重開,(我)可能會砍經費!」
(來源:星島日報)
哈佛秋季課程改網上教學 特朗普批「荒謬」
美國總統特朗普昨日(8日)向頂級學府哈佛大學發炮,指責該校決定把今年秋季所有課程改為網上教學,是一個「荒謬」的決定。
特朗普在白宮主持一個圓桌會議時表示:「我認為這樣做是荒謬的。我認為其實有很簡單的解決方法。我認為他們(哈佛)應該為自己感到羞恥。」在圓桌會議上,他要求國內的學校和各大學於今年秋季重開校園及復課。
他於周一(6日)在社交平台發佈訊息,全用英文大楷寫道:「學校一定要在秋季復課!!!」不過,同一天,移民及海關執法局頒佈新指引,指今年秋季學期的留學生如果只能在網上上課,將無法獲得入境簽證,而已入境的留學生也會被要求離開,除非他們轉往其他以實體形式授課的學校。
哈佛大學和另外多所院校較早時宣布,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今年秋季展開的新學年改以網上授課。哈佛新學年定於9月2日展開。全部1650名一年級新生獲准進入校園範圍,但校方不會為他們安排實體課堂,而是要他們留在宿舍房間內,上網聽課,藉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
校方發言人稱:「我們不主張其他年級學生返回校園。我們只邀請一年級新生進入校園,對他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至於明年春季學期如何安排,暫時未有決定。其中一個可能性是,到時安排一年級學生回家,然後讓高年級學生重返校園,讓他們過最後一年校園生活。
(來源:星島日報)
佛州迪士尼按原定計畫本周六重開
雖然美國的疫情仍然嚴峻,但華特迪士尼集團昨日(7日)表示,仍會按照原定計畫於本周六(11日)安排位於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主題樂園及度假區重開,但到時會限制每天的入場人數及實施各項防疫措施,包括要求入園遊人保持社交距離,防止病毒蔓延。
佛羅里達州的確診數字再度上升,過去一周的每天新增確診個案有三次突破一萬宗。佛州上周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比對上一周急增百分之十九,令人擔心情況會進一步惡化。佛州的累計死亡人數已上升至3800多人,但華特迪士尼集團重申,無意改變開園計畫。
消息人士透露,一些工作人員聯署請願信,要求管理層重新考慮及押後開園日期。佛州奧蘭多迪士尼世界和其他主題樂園自今年3月起封園,至今已超過三個月。
集團首席醫療官希邁爾指出,樂園重開後,會實施各項加強衞生的措施,包括要求進入樂園及度假區範圍內的遊人量度體溫、在園區內必須戴上口罩或用其他東西遮臉,也採取其他防疫措施,要求遊人以「負責任的態度」享受園內設施。
希邁爾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人人都有被傳染的風險,而病毒也在公眾地方存在。我們可以採取許多重要的方法,確保各人的安全。」
(來源:聯合新聞網)
美國客人拒戴口罩釀衝突 大賣場籲州長下「強制令」
零售業領導者協會(RILA)認為,全美各地的口罩相關規定一團亂,讓消費者感到困惑,更與試圖執行商家規定的大賣場員工發生衝突;RILA在6日寫給全美州長協會(NGA)的信中,要求各州州長規定民眾在公開場合或購物時必須配戴口罩。
RILA協會代表目標百貨(Target)、家得寶(Home Depot)等大型連鎖業者;RILA指出,全美只有不到一半的州,規定民眾在公共場所配戴口罩。
「第一線工作人員遭遇少數直言不諱的消費者進行具有敵意與暴力的事件,讓零售業者感到擔憂。」RILA主席道奇(Brian Dodge)在信中也寫道:「我們敦促每一州的州長,都規定沒有出現醫學症狀的顧客在購物或出入公開場所時配戴口罩。」
信中指出:「零售業者贊選擇透過規定當州民眾配戴口罩來針對這個議題進行領導的州長,而我們也恭敬地請求尚未規定民眾在公共場所戴口罩的州長立即跟進。」
NGA於7日表示,其成員已經針對來自該組織以及其他零售業協會傳遞的類似訊息進行討論。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建議民眾在接近別人時遮蔽口鼻,以幫助防止新冠病毒傳播。
社群網站上充斥著被要求戴口罩的民眾、與依照規定確保民眾戴口罩的員工之間爆發衝突的錄影畫面。
伊利諾州一間家得寶(Home Depot)日前即發生白人女子泰莉‧希爾(Teri Hill)因不滿另一名白人女子瓦特斯(Sydney Waters)勸告她戴上口罩,竟對其語出威脅,還動手打人。
當時瓦特斯拿出手機錄影,希爾則拿著自己的手機擋住其臉部,並向瓦特斯比中指,還說:「我是白人,我是女人」,瓦特斯回應「你是白人,跟你想幹嘛就幹嘛有何關係?」希爾則表示,「我相信白人勢力」。
當地警局到場後逮捕希爾,並提控攻擊輕罪(misdemeanor battery)及行為不檢罪。
(來源:香港蘋果日報)
三藩市科技公司CEO 餐廳狂罵亞裔家庭被趕走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將國內的武漢肺炎疫情歸咎於中國,並以中國相關字眼將病毒污名化後,針對亞裔美國人的歧視個案屢見不鮮。上周末在南加州便發生一個慶祝家人生日的亞裔家庭,遭鄰桌的白人以歧視和粗言穢語辱罵的事件。過程在網上曝光後,涉嫌歧視的白人被揭發是三藩市科技公司Solid8的行政總裁。他事後解釋自己是一時失控,向當事人道歉。
事主Raymond Orosa一家在上星期六到加州卡梅爾谷(Carmel Valley)的Lucia餐廳吃晚飯,慶祝其中一名家庭成員的生日。突然聽到鄰桌傳來辱罵聲。他的姨甥女便即時拿出手機錄影,叫對方有膽再說一遍。
對方向他們一家豎起中指說,「特朗普會去X你們。你XX的需要離開。你XX的亞裔一堆X」。餐廳職員即場介入制止,並勸喻罵人者離開。「出去,這裏不歡迎你。你不能對我們的客人這樣說話。他們是重要的客人。出去!」
(來源:ITHOME)
武漢肺炎主題垃圾信攻擊企業客戶,微軟提告準備掃蕩惡意網域
武漢肺炎(COVID-19)期間網路罪犯藉機散發療法、健康知識及相關資訊的垃圾郵件獲利。其中一批垃圾郵件向微軟用戶下手,昨(7)日微軟一項民事訴訟請求獲得美國地方法院批准,即將出手掃蕩發送這些垃圾郵件的網域。
微軟客戶安全與信任部門企業副總裁Tom Burt指出,這幫網路罪犯利用武漢肺炎疫情為名目發送垃圾及惡意郵件,詐騙微軟62個國家的客戶。在取得美國法院發出的命令後,微軟將得以查緝及接管垃圾郵件網路基礎架構的主要網域,以杜絕未來再用於發動攻擊的可能性。
其實微軟數位犯罪小組(Digital Crimes Unit, DCU)去年12月就觀察到,駭客利用高明而新式的釣魚技倆來入侵微軟客戶帳號,這批釣魚信件使用所謂的變臉攻擊(BEC)手法,即冒充公司高層主管、客戶或其他可信任的單位,以騙取員工提供公司機敏檔案或資訊,或是直接要求轉帳。而在COVID-19相關詐騙信件中,駭客則是以如「COVID-19補助」為名義,騙取用戶點選釣魚網址連結,誘使用戶輸入Office365的帳號密碼,藉此取得企業員工在Office 365下的電子郵件、聯絡人、工作筆記,或是儲存在OneDrive for Business及SharePoint平臺上的業務文件和其他重要資訊。
另外,微軟今年5月也發出警告,一批信件以「COVID-19相關訊息」為主旨的信件向美國CPA協會會員發送,信中所附的ZIP Archive檔開啟後釋出看似ISO檔,實則為內含Remcos的惡意.SCR檔。而南韓也有數家製造業接到冒充南韓疾管署的衛生警示網路(Health Alert Network,HAN)的垃圾郵件,誘使用戶開啟惡意的ISO附檔。
去年以來,微軟也相繼掃蕩了伊朗、俄羅斯、中國、北韓駭客使用的網域,包括曾在臺灣造成災情的Necurs。
(來源:ETtoday)
歐盟與羅氏、默克藥廠達成協議 提供新冠肺炎「試驗藥」給27成員國
歐盟執行委員會的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已與羅氏(ROG.S)、默克(Merck KGaA)兩大藥廠達成協議,確保歐盟27個成員國能夠取得新冠肺炎(COVID-19)的實驗藥。
消息人士表示,達成採購協議的藥物,分別是羅氏的RoActemra與默克的Rebif,它們都被視為新冠肺炎的潛在療法,雖然這些藥物的治療功效尚未獲得證實,但是各界各國政府已經爭先恐後在搶購這些具備前在療效的藥物。
RoActemra原本是用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品,現在被用來治療因為新冠肺炎引發嚴重免疫反應的患者,這個藥物也被用與吉利德生技(Gilead)研發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聯合治療新冠患者,這項療法是目前唯一歐盟核准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一套療法。
Rebif原本用來治療多發性硬化患者的藥品,最早是由瑞士的生技公司Serono所開發,這家公司後來被默克買下。
這兩個藥物都與引起發炎反應的體內蛋白質有關,可能有助於重症患者對抗嚴重免疫反應引發的「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
------------
中國
(來源:中央通訊社)
武漢肺炎奪全球超過54.5萬人命 逾1190萬例確診
法新社彙整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8日19時(台灣9日凌晨3時),全球至少54萬5414人死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至少1190萬6470例。
疫情從去年12月在中國爆發後,目前已蔓延到196個國家及地區,至少629萬5700人被視為已經康復。
法新社蒐集各國當局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的數據加以統計,不過上述數字或許只反映實際感染總數的一部分,因為許多國家只採檢出現症狀或最嚴重的病例。
全球疫情最嚴重的美國,境內累計13萬1857人病故,累計確診數達302萬2899例,至少93萬6476人康復。
巴西死亡數僅次於美國,境內累計6萬6741人不治,累計確診166萬8589例。
其他疫情重災國還包括英國(4萬4517死,28萬6979例確診)、義大利(3萬4914死,24萬2149例確診)、墨西哥(3萬2014死,26萬8008例確診)
中國(不含香港、澳門)境內目前通報4634死,累計8萬3572例確診,已有7萬8548名病患痊癒。
非洲南部國家賴索托出現首宗染疫死亡案例。
從區域來看,歐洲累計確診277萬388例,20萬812死;美國和加拿大累計確診312萬9267例,14萬625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累計確診303萬9720例,13萬2915死。
亞洲累計確診157萬9739例,4萬27死;中東地區累計確診86萬5653例,1萬8872死;非洲累計確診51萬1260例,1萬2028死;大洋洲累計確診1萬443例,135死。
(來源:BBC中文網)
北京首現「零新增」:千萬規模檢測與留下的隱憂
北京新發地農貿市場新冠疫情爆發近一個月後,中國首都首次當天出現零確診,這可能得益於北京的大規模檢測和及時小區封閉式管理等措施。但北京病毒源頭謎團未解,無症狀感染者仍是防控難點。
北京衛健委7月7日官網消息,7月6日0時至24時,北京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
北京7月6日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例,但此類病例不被納入確診統計範疇。
從6月11日至7月6日,北京一共確診335例,出院15例。截至7月5日24時,北京有高風險地區1個;共有中風險地區20個。
本次小規模爆發的疫情源於北京南郊的大型農貿批發市場「新發地」,這個人口流動性大而雜的地點成為聚集性感染的發生地。疫情發生後,北京對新發地市場人員進行隔離和核酸檢測。
大規模檢測
美國《紐約時報》稱,「積極地測試和追蹤密切接觸者,這是中國政府成功控制疫情策略的關鍵。」
從流行病學角度講,大規模檢測有助於找出誰感染病毒、誰傳播病毒,誰該被隔離和追蹤。此前在海外疫情洶湧時,韓國和德國的大規模檢測幫助將兩國的新冠死亡率保持在相對較低水平。
新發地市場在發現疫情後休市,市場內的8000多名經營、採購和工作人員隨後全部進行核酸檢測,並閉環轉運至集中醫學觀察點。新發地市場周邊11個小區,隨即也實施封閉管控。
北京的日檢測量也隨即迅速從每日8000人增長至近50萬人。據中國媒體《澎湃新聞》數據,2020年6月11日至7月2日,北京市對1005.9萬人進行了核酸檢測,陽性率為十萬分之三點六七。
北京疫情初步受控後,當局將對新發地集中隔離人員實行分類分批解除隔離措施。從7月4日零時起,北京市低風險地區人員出京不再要求持有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溯源難
新發地市場爆發疫情後,在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上檢測出新冠病毒。北京市的科研人員稱,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發現病毒是「從歐洲方向來的」,初步判定與輸入性有關,但病毒到底怎麼來的無法確定。隨後這一說法被中國國家疾控中心專家否定。後者表示,雖然從病毒遺傳進化譜繋上屬於歐洲進化分支,但並不一定是直接由歐洲輸入導致。
與本次大流行的最早爆發地武漢一樣,北京的病毒溯源仍是迷。目前尚未有科研團隊或者官方證實新發地農貿市場病毒的來源。
無症狀感染者
北京的疫情通報中仍有一例無症狀感染者。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發佈的診療方案,疑似及確診病例需具備臨牀表現。因此無症狀感染者無法被列入確診病例,只有在出現症狀後,會被轉為確診病例報告並公布。
但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是潛在感染源,也是防控難點。
7月2日,北京市石景山萬達廣場內一黃衣女子得知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後崩潰大哭,該視頻在中國的互聯網上傳播後引發熱議和關注。北京市的通報稱,該女子為無症狀感染者,此前在6月15日至30日的三次核酸檢測結果均呈陰性,7月1日再次去醫院檢測,7月2日接醫院通知為陽性。
與該患者密切接觸的204人也被進行隔離醫學觀察。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戰略室主任薛力表示,北京千萬級別的檢測樣本顯示無症狀感染者比例明顯少於確診患者。薛力認為,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不強,加上病毒毒性整體上弱化,故而即使被此類患者傳染,也很少出現重症患者。
(來源:BBC中文網)
疫情影響下 面臨困境的中國底層農民工和大學畢業生
空曠的廠房內,黃先生正在工作台旁等待焊接工遞過來下一個金屬托盤。這座工廠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名員工,大樓一半的部分都處於黑暗之中。
工廠的老闆被困歐洲,無法來到中國,他們也已經好幾個月沒有接到美國客戶的新訂單了。
這是一個正努力想保持運轉的行業。
「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接到任何大單來讓工廠開動起來、支付工資、維持運營,」尤利婭·雅庫波娃(Yuliya Yakubova)對我說,她對自己生意的困境直言不諱。
身處意大利的她說,「我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解僱或遣散員工。」但她不知道能否挺下去。
蓮華尚品(Lotus United)是一家正在努力堅持運轉的企業,它坐落在中國東部江蘇省張家港市的一家工業園區。它為很多商店生產軌道和貨架,至少過去是這樣。
兩層樓的製造車間原來有大約100名員工,但現在每天只有很少的員工來上班。
大多數機器現在也已關閉,地上是堆在一起的紙箱和生鏽的存貨。
黃先生不是很忙。在我們見到他之前,我們看到角落裏仍有火花冒出,工作台上閃爍著焊接時發出的白光。
減薪
但新冠疫情帶來全球的災難性封鎖,已使這家公司縮減到只有少數員工在角落裏工作。
黃先生的工資減少了50%,他現在每月的花銷僅有約1500元人民幣(約210美元)。
「我現在掙的錢只能保證最基本的生活,」他說。他的家庭受到重創,因為他的妻子也同樣在工廠工作。
他們只是中國龐大的農民工大軍的縮影。
當我見到他時,他正利用25分鐘的休息時間和同事一起吃午飯。
如果公司倒閉,他們就會失去薪水和免費午餐,再也沒有東西可以寄回家給女兒。「我2012年來到這裏。(女兒)還在老家,因為我負擔不起。」
像蓮華尚品這樣的私營企業在中國創造了最多的新增就業機會,但在這場危機中,它們尤其脆弱。
近年來,中共當局更專注於鞏固和保護國有企業,包括工業、交通、電信和金融巨頭。
這些小企業也過度依賴於在美國的生意,像蓮華尚品這樣的企業只有美國客戶,因此非常脆弱,有100個工作岌岌可危。
就業是「天大的事情」
即將到來的失業危機是中國領導人的噩夢。執政的共產黨一直擔心這對社會穩定產生的影響。
今年4月,武漢爆發了一場小規模但罕見的抗議活動。工人們在一個購物中心內聚集,抗議他們無力承受的房租。
中國官方公布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已超過6%,創下歷史高位。有獨立機構預測,這一數字可能會更高。
中國的二把手、總理李克強上月承認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他表示,「今年4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已經是6%了……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這是天大的事情。」
「一些外貿企業現在沒有訂單,影響員工就業,」李克強在中國兩會的記者會上,提及了與蓮華尚品類似的企業。「對他們的困難,我們要給予救助,但是從根本上說,還是要幫助他們就業。」
此外,還有一群人是中國當局特別擔心的——畢業生。
在壓力下
中國有近900萬畢業生將在今年夏天進入就業市場,但隨著就業機會的大大減少,李克強承認,就業形勢很「嚴峻」。
在上海的一場招聘會外,23歲的張女士對我們說,「是的,我們壓力很大。找不到工作,但我們也不想呆在家裏無所事事。」
她對目前的形勢很悲觀:「我預計情況不會在一年內好轉。」
如今,很多招聘會都在網絡上進行。畢業生們戴著口罩看著手機攝像頭,希望能找到他們的第一份工作。張女士解釋說:「我們之前沒有任何實習經驗,也沒有參加過秋招。」
在歷史上,中國政府會給大學畢業生分配工作。但這個時代已經過去很久了。
如今,一些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被鼓勵招聘應屆畢業生,它們將會獲得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
這個關鍵問題事關經濟復蘇和執政合法性,因為年輕的、受教育的、失業的、不安分的畢業生常常成為執政黨面對的難題。
面對困境,雅庫波娃女士表示,「我希望在一個月、兩個月或者三個月之後,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重新開始。」
由於她被迫給予員工的最低工資無法滿足一些人的需求,一些員工已經辭職去找其他工作了。
黃先生和他的妻子決定留下來,但他們也有一個計劃。「我們在這裏生活壓力很大,」他說。「租房、生活開銷……如果我們撐不住了,我們就走。」
如果離職,他們將回到北方,重新成為在玉米和小麥田裏耕作的農民。
數百萬象他們這樣的農民工可能也這樣做。這將是中國長達數十年大規模城市化進程中的一次意外「倒車」。

香港
(來源:星島日報)
本港增24宗確診5宗源頭不明 增6宗與新發茶記及坪石彬記有關
本港新增24宗確診個案,個案包括第1301至1324宗個案,年齡介乎至31至92歲。其中19宗為本地個案,當中5宗源頭不明,另5宗有外遊記錄,分別由哈薩克、菲律賓及印度返港。新增患者中,有6宗坪石邨玉石樓的彬記粥麵店及新發茶餐廳相關。8宗與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有關,包括4名院友及4名職員。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近日好多個案源頭不明,情況非常擔心,又指外國的傳播反映可以以倍數激增,認為現在是收緊防疫措施的時機。
在19宗本地個案中,第1304宗個案為41歲女子,屬日前確診第1291宗患者的太太,及第1295宗確診患者的母親,於鰂魚涌華蘭中心百佳壽司工作,未曾到過彬記粥麵,於7月4日出現咳嗽症狀,相信屬家居傳播,留醫屯門醫院;另外,第1322宗確診71歲男患者7月3日出現發燒,現留醫聯合醫院,之前亦曾到訪彬記粥麵。
新發茶餐廳新增3宗確診個案,包括兩名的士司機食客。昨日初步確診的61歲男的士司機今日亦確診,為第1301宗,7月3日曾到新發茶餐廳,翌日出現不適,今日確診。第1317宗確診的60歲女子,潛伏期內亦曾訪新發茶餐廳,同樣於7月3日出現咳嗽,今日確診,留醫瑪嘉烈醫院。
第1324宗確診59歲男的士司機,同樣於7月3日到新發茶餐廳,7月7日出現咳嗽,現於瑪嘉烈醫院留醫。另有一名55歲男的士司機,為1315宗個案,早於7月2日出現咳嗽症狀,現時留醫深切治療部,未知曾否到訪新發茶餐廳或彬記粥麵,留醫伊利沙伯醫院。
此外,當中有5宗源頭不明,包括一名坪石邨玉石樓的住戶,他報稱無到過彬記粥麵店;另外,慈正邨、旺角海韻閣、荃灣灣景花園、跑馬地禮頓山,都有個案未找到明顯的高危因素。分別是第1305宗個案為64歲老翁,發病日期為本月5日,有流鼻水,留醫聯合醫院;而第1306宗個案為92歲老翁,發病日期為本月6日,有咳嗽及呼吸急促,留醫伊利沙伯醫院。
第1313宗個案為42歲女子,發病日期為本月6日,感到喉嚨不適,留醫瑪麗醫院;第1314宗個案為69歲女子,發病日期為本月6日,有發燒,留醫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第1319宗個案為31歲男子,發病日期為本月3日,有發燒、咳嗽、失去味覺及腹瀉,留醫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
而8名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員工及院友,則是第1302宗、第1307宗、第1310宗、第1311宗、第1312宗、第1316宗、第1321宗、第1323宗。
另外,5宗輸入個案為第1303宗、第1308宗、第1309宗、第1318宗及第1320宗,分別由哈薩克、菲律賓及印度返港。
張竹君表示,兩間食店都多的士司機光顧,但都有附近居民光顧,當局會向的士司機了解。她又認為,最近多個案與食肆有關,萬一有隱性或輕微症狀病人容易傳染。她直言,市民買外賣都是一個好的自保選擇。
(來源:東網)
今增24宗確診 19宗屬本地個案 護老院群組再多8人
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大反彈,社區爆發多個源頭不明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公布,今(8日)新增24宗確診個案,當中19宗是本地感染,另外5宗是輸入個案,當中包括2宗獲豁免檢疫的海員。當中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有限公司的「港泰護老院群組」染疫人數急增,再多4名院友及4名職員確診,而佐敦新發茶餐廳再多3名食客中招,全部是的士司機;彬記粥麵店群組亦增2宗確診。本港累計病例增至1324宗。
張竹君表示,今日新增19宗本地確診個案,新發茶餐廳有3名食客中招,全部是的士司機;彬記及新發茶餐廳有流行病學相連,會繼續調查有否其他確診者。很多本地個案與食肆有關,因食客不會戴口罩,若有隱性病人容易播毒,尤其地方較窄、空氣不流通,容易造成傳播,建議買外賣。
另外有5宗個案源頭不明,分別住坪石邨玉石樓、慈雲山慈正邨、旺角海韻閣、荃灣灣景花園及跑馬地禮頓山,當中包括一名的士司機,正於深切治療部留醫,需要插喉,未知是否與新發茶餐廳有關。
今日至少有4宗初步確診個案,包括一名就讀聖母書院的女學生,他的父親正是留醫深切治療部的55歲的士司機,其太太亦初步確診。張建議聖母書院停課,正聯絡學校。另外,港泰護老中心有限公司經營另一間毓華護老院,員工宿舍在同一幢大廈,會到大廈調查有沒有員工感染,同住的員工安排到檢疫中心,估計有10人,另有3名護老院的探訪者亦要檢疫。
張竹君估計,香港隨時會有大型社區爆發,因為有太多不明源頭個案,而這些個案大多在潛伏期間,有與親友聚會,擔心會有大型傳播;而不少病人的病毒量都很高,擔心傳染力強。現時正是收緊防疫措施的好時機,但要視乎政府決定收緊哪些措施,呼籲市民減少聚會,盡量勿一大班人聚集。
(來源:明報)
增19本地確診 源頭不明者飈 指個案病毒量高 張竹君:今波未知能否控制
新冠病毒第三波疫情在社區持續擴散,單日本地確診個案由前日的9宗倍增至昨日的19宗,護老院、食肆及學校均增確診或初步確診個案,而過去兩日28宗本地確診個案近半與黃大仙有關,其中慈雲山安老院「港泰護老中心有限公司」(港泰)再多8人染疫,包括4名院友及4名職員,當中一名清潔工同時在樓上院舍工作,部分港泰員工與同一集團另一院舍的職員共住宿舍,均須檢疫。面對過去兩日湧現10宗源頭不明的本地個案,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昨日表示非常擔心,未知能否控制,憂會如外國般個案以倍數激增。中大專家許樹昌認為今次社區大爆發的風險高。
本港昨新增24宗確診,累計1323宗確診及1宗疑似個案,涉14男10女,介乎31至92歲,19宗屬本地個案,其中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與佐敦新發茶餐廳的群組分別再多兩人及3人染疫。
港泰一確診員工兼在樓上院舍工作
8名患者與位於毓華里的「港泰護老中心有限公司」有關,包括4名院友及4名職員,令染疫者增至9人,當中前日確診的85歲女院友、昨確診的57歲女員工及79歲男院友7月6日現病徵,為暫時眾患者中最早病發。有兩名員工無病徵。張竹君稱,其中一名確診員工為清潔工,同時在樓上的「港泰護老中心」工作。
毓華港泰4職員同住一廈 須檢疫
毓華里另有一間毓華護老院,翻查公司註冊處資料,毓華護老院同樣屬於港泰護老集團有限公司。被問到兩間院舍會否共用員工,張竹君說員工「不會兩邊走」,但有員工共住宿舍,6名港泰員工居於萬年戲院大廈員工宿舍,高美樓宿舍則有兩名港泰員工及兩名毓華護老院員工,所有人須送檢疫中心。衛生防護中心已向上述兩院舍派深喉唾液樣本樽,會留意檢測結果。
張竹君說,第1302宗個案、昨確診的79歲男院友平日可外出,該院舍有兩三名院友可自由出入院舍,但仍要了解行蹤,並指院友與職員都有可能帶病毒入院舍,仍未確定院舍群組的病毒源頭。日前張竹君曾稱涉事院舍不准探訪,不過她昨透露曾有3名親友「衝入去」探院友,均列為緊密接觸者要檢疫。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認為疫情下應盡量分隔院舍和社區,容許院友自由出入等同打破「防火牆」。
兩日共10宗源頭不明本地個案,患者地址遍佈港九新界,當局毫無頭緒,包括昨日5宗。其中一名64歲男子住在坪石邨玉石樓,但沒光顧彬記。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認為,今次較過去兩波疫情來勢洶洶,相信社區大爆發風險高,控疫難度亦較以往高。
張促收緊社交距離措施
「程度視乎政府高層」
張竹君說,3月很多個案涉酒吧聚集,但現時很多個案源頭不明,承認「非常擔心」,並指據外國經驗「是好容易會爆發得好犀利」,新冠病毒傳播性高,如市民鬆懈,「(個案)會以倍數激增」。她認為目前是收緊社交距離措施的時機,收緊程度視乎政府高層決定;又指新一波確診個案普遍病毒量高,但不知原因為何,擔憂傳染性會否很高。
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商台節目表示,部分老人院環境惡劣,在抽風、老人間的距離和員工實施感染控制能力方面都較弱,且行業屬厭惡性質工作,員工流動較大,要做得足很難。他說,當探訪者或員工染病後便會在老人院爆發,「當他們(長者)『惹到』(感染了)好慘,因為死亡率會好高」。
(來源:HKET)
消息:再新增至少5宗初步確診個案 包括港泰護老院院友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第三波,今日(8日)新增24宗確診個案,包括5宗輸入個案及19宗本地感染個案,年齡介乎31歲至92歲,其中5宗再涉及不明源頭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及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下午公布最新疫情。累計確診個案增加至1324宗,當中包括一宗疑似個案。
消息指晚上新增5宗初步確診個案,包括港泰護老院院友。事實上,港泰護老院今日(8日)已再增8人確診,涉4院友及4職員。至於今晚其他初步確診的個案,包括確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以及輸入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下午公布最新疫情時指出,近日確診的人士的病徵與以往沒什麼特別,均是無味覺,傷風、咳等,惟發現他們的病毒量較高,擔心現時的新冠病毒傳染性很高。至於有專家分析指本港或出現G614基因變異病毒,張竹君稱需由病毒專家再就基因分析及其特徵再研究。
(來源:眾新聞)
新增24宗確診 本地19宗其中5宗源頭不明 護老院群組多8人確診
本港今日(8日)新增24宗確診個案,包括19宗本地個案及5宗輸入個案,其中5宗本地個案源頭不明。護老院及餐廳群組均新個案暴增,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多4名職員及4名院友確診;另外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及佐敦「新發茶餐廳」亦多6宗懷疑有關連的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非常擔心會引致社區大爆發,籲當局收緊社交距離措施。
港泰護老院群組
本地新增個案中,8宗涉及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包括4名年齡介乎67至79歲的院友,以及4名員工。連同周二確診的一名85歲女院友,目前共9人確診。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護老院有2至3名院友可以自行出入院舍,79歲確診院友是其中之一。她指,護老中心本來不設親友探訪,「但可能有個別親戚衝咗入去望一望」,曾進入中心的親戚都會被列為密切接觸者,須接受檢疫。至於源頭是否由員工傳給院友,張竹君表示不肯定,因為有親友曾探訪,亦有院友可自行出入院舍,都有可能是源頭。
位於慈雲山永發大廈的港泰護老中心,衛生署周二指,已將所有員工和院友安排送到薄扶林香港傷健協會賽馬會傷健營進行檢疫。同一幢大廈樓上有另一間同名安老院,同集團另外還有一間「毓華護老院」,張竹君指,兩間安老院的院友均會獲發樣本瓶,又指2間院舍的員工不會「兩邊走」,但員工宿舍均在同一幢大廈:6名港泰員工住在萬年戲院大廈,2名港泰員工及2名毓華員工均住高美樓,與確診患者同住的員工均會獲安排接受隔離。
彬記、新發餐廳群組
懷疑涉及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及佐敦「新發茶餐廳」的群組個案新增6宗,連同早前確診的6人,目前有關群組個案為12宗。新增個案包括:早前確診彬記食客的41歲妻子,她於鰂魚涌華蘭中心百佳超級巿場的壽司檔上班;曾到過新發的31歲男的士司機;曾到過新發的60歲女食客;曾到過新發的59歲男的士司機,但他一段時間沒有開工;71歲彬記男食客;另有1名55歲男的士司機正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暫時未知是否到過兩間餐廳。
張竹君指,兩間餐廳都有較多的士司機光顧,另外地方較為人多擠迫,或較易傳播病毒。正在深切治療部留醫的男的士司機,本身患有糖尿及腎病,醫管局總行政經理何婉霞指,患者有發燒、咳嗽、氣促,曾服用抗病毒藥物及抗生素,但仍然需要使用呼吸機。患者的妻子及女兒同感不適,為初步確診個案,其中12歲女兒就讀黃大仙聖母書院,衛生署建議學校停課14天。
源頭不明個案
5宗確診個案感染源頭未明,資料如下:
64歲男,住觀塘坪石邨玉石樓。
92歲男,住慈雲山慈正邨正遠樓。
42歲女,住荃灣青山公路灣景花園1座。曾接送子女到坑口運動場;7月4日到過荃灣麗城皇朝、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見家長、灣仔萬麗酒店晚餐及過夜;7月5日到荃灣牛涮鍋晚餐;7月6日到紅磡海逸酒店午餐。
69歲女,旺角海富苑海韻閣。平時大多在家,間中外出用膳。
31歲男,跑馬地禮頓山第三座。其辦公室位於皇后大道東,兩名同事被列為緊密接觸者,已被安排接受檢疫。7月1日到過銅鑼灣多間食肆,包括軒尼詩道的凡高廚房、希慎廣場一間拉麵店、銅鑼灣廣場一間餐廳,亦去過駱克道一些地方。
張竹君:擔心個案以倍數激增
張竹君指,現時不少本地個案未能找到源頭,對此感到非常擔心,因為根據外國經驗,這個情況很容易引致個案大爆發,感染個案有機會以倍數激增,認為是收緊限制社交距離措施的時機,不過仍須交予當局決定,呼籲市民要注意個人衛生,如有不適盡早求醫。
不少個案與餐廳群組有關,張竹君指,在食肆用膳不戴口罩,容易傳播病毒,指「買外賣都係好嘅選擇」。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聯同業界公布,將會推出晚市消費優惠,被問到會否影響防疫工作,張竹君表示此屬商業決定,提醒市民外出用膳也要注意防疫措施,「唔好太大班人、坐開啲」。
張竹君又指,近日新增的個案中,病徵與以往個案的分別不大,但近日不少個案CT值約為10多至20多,較以往個案約30多為低,換言之即病毒量較早前的個案高(CT值代表病毒核酸值,反映病毒量及其活躍程度,與病毒量呈反比),「唔知係早搵到,定係好多(個案)病毒量都好高,都擔心會唔會傳染性好高。」
至於5宗輸入個案,包括2人來自印度,2名來自菲律賓的海員,1人來自哈薩克,其3個月大嬰兒對病毒初步呈陽性反應。
(來源:星島日報)
港泰群組增8確診 張竹君指曾有親戚衝入護老院探望
本港新增24宗新冠確診個案,涉及14男10女,年齡31至92歲,其中19宗是本地病例。新增個案有8宗與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有關,包括4名院友及4及職員。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該護老中心雖然不准探訪,但曾經有親戚曾經衝入探望,入過去的親友都當緊密接觸者送去檢疫中心。而有2至3名院友可以自由出入,但院友及員工都有機會將病毒帶回院舍,因此不能肯定病毒源頭。
張竹君指,港泰護老中心的員工居住在萬年戲院大廈,高美樓有2人亦在港泰護老中心工作。而同集團的毓華護老院,其員工宿舍亦在同一幢大廈。高美樓有兩人在毓華護老院工作,中心會到大廈調查有沒有感染。
毓華及港泰的人員不兩邊工作,中心會調查出現爆發的港泰樓上的一間相同名稱的港泰護老中心(慈雲山)及附近的毓華護老院。
張竹君說,早前曾向全港安老院舍進行一次性檢測,在每間安老中心隨機抽3名員工檢測,全部人結果呈陰性。中心目前正與社署聯絡,向每間安老院舍派發深喉唾液樣本樽,讓醫生在安老中心檢查時,為不適的院友收集樣本檢測,希望及早發現個案。
(來源:明報)
港泰4院友4員工染疫 林正財:准院友外出如失「防火牆」
本港首間爆疫的安老院「港泰護老中心有限公司」(港泰)至昨日累計9人染疫,撇除無病徵兩名職員,最早於6日病發的是兩院友及一員工,當中包括一名可自由外出的79歲男院友。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表示,容許院友外出的做法「不理想」,打破院舍與社區分隔的「防火牆」;倘港泰疫情由地下的安老院蔓延至樓上院友,人數將超出專供接收老人院友檢疫的傷健營宿位,他承認額外檢疫地點容量有限。
港泰昨增4院友及4員工染疫。林正財稱疫情下應盡量將院舍及社區隔開,只容許職員往來,即使早前部分院舍恢復探訪,亦有定時定點的限制,而容許院友外出如同在「防火牆」打開缺口。除目前要重新暫停探訪的措施,林正財認為能自由出入的職員應避免到人多的食肆等高危地方,並加強健康申報,以及早知悉職員曾否接觸懷疑個案;部分較嚴格的院舍院長會建議員工減少吃自助餐及參加大食會。
林建議應改變目前對院舍職員隨機抽驗病毒的做法,改為較有針對性地檢測,包括為在社區爆發一帶居住,或曾有朋友出現病徵、即使陰性仍不放心的員工做測試,相信有助及早找出感染者,保障院舍安全。
兩層院舍可容150人 超檢疫營負荷
據港泰的安老院牌照,連同位於地下的港泰及樓上「港泰護老中心」的宿位,可容納約150人。現用作臨時檢疫中心的薄扶林賽馬會傷健營只有124個宿位,若疫情蔓延至樓上院友,屆時宿位恐供不應求。林正財透露,社署在院舍爆疫前已開始物色檢疫地點,或會有較小型的地方,安排院友到不同地點檢疫,但相信供應有「極限」,且「幾容易達到」。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稱,老人院環境狹窄,不適合原址檢疫,否則其他院友會受感染;若傷健營爆滿,可安排部分院友到復康醫院檢疫。
昨確診的57歲女子為港泰清潔工,平日會兩邊走清潔樓上及樓下港泰;而6名港泰員工同住萬年戲院大廈,兩港泰及兩毓華護老院員工同住高美樓,換言之有關員工已牽涉3間老人院。許樹昌認為不同院舍員工同住或共用員工,或會致院舍爆發,建議定期為員工驗病毒。
(來源:HKET)
本地感染擴散至港島區 41歲女患者於太古城超市壽司攤檔工作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第三波,今日(8日)新增24宗確診個案,包括5宗輸入個案及19宗本地感染個案,年齡介乎31歲至92歲,其中5宗再涉及不明源頭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及醫管局總行政經理(病人安全及風險管理)何婉霞下午公布最新疫情。累計確診個案增加至1324宗,當中包括一宗疑似個案。
其中公布的個案中,已屬第三代傳播,包括第1304宗確診的41歲女子,其丈夫為日前曾在坪石「彬記粥麵美食」進食的58歲確診男患者。41歲患者在鰂魚涌華蘭中心Food Le Parc的壽司攤檔工作,未曾到過「彬記粥麵美食」,於7月4日出現咳嗽症狀,相信屬家居傳播。
東區區議員趙家賢在facebook引述太古地產公共事務部回覆表示,太古城中心辦事處接獲位於華蘭中心的租戶Food Le Parc通知,於昨日(7日)得悉一名於櫃位工作的人員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確認該確診患者最後上班日期為7月6日。根據租戶的指引,所有於店內員工均需佩戴口罩,而該確診患者亦有於工作期間佩戴口罩。店內其他員工現正接受14天隔離。
該租戶已關閉店舖進行全面消毒,並計劃於周六(11日)重開。店內所有未預先包裝的新鮮食品已即時棄置。
而Food Le Parc超市亦發出臨時暫停營業通知,稱於昨日獲悉一名壽司櫃位員工初步確診感染初步確診,並於今天證實確診,她於昨日沒有上班,現於醫院接受治療。本店於7月7日晚關店後已徹底清潔和消毒。
超市指,昨晚關店後已徹底清潔和消毒,並由即日起,暫停營業3天,進一步全面特別清潔及消毒,包括額外聘用清潔承辦商,以清潔劑徹底清洗空調及通風系統,店內所有未預先包裝的新鮮食品已即時棄掉,並於周六(11日)恢復營業,而所有原有的員工將根據政府指引在家隔離14天。
(來源:香港01)
四名的士司機確診 張竹君:新發、彬記可能有關連
新冠肺炎疫情反覆,彬記粥麵美食及新發茶餐廳群組繼續有多人中招。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本港今日(8日)新增19宗本地個案,有6宗新增個案與餐廳群組有關,當中三人是的士司機,個案編號為第1301宗、第1315宗和第1324宗。
連同昨日的第1291宗個案,已有四名的士司機確診。
張竹君相信,彬記粥麵美食和新發茶餐廳的病毒源頭可能有相連,因第1291宗個案曾光顧彬記,又載過昨日確診、在新發任職的第1289宗個案,「聽人講新發茶餐廳有好多的士司機聚集。」當局正聯絡餐廳索取更多資料。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本港今日新增5宗輸入個案,以及19宗本地個案。
有6宗新增個案與彬記/新發茶餐廳群組有關。第1304宗個案為41歲女子,是昨日確診第1291宗個案、58歲的士司機的妻子,和第1295宗個案、14歲男生的母親。患者於鰂魚涌華蘭中心百佳超市壽司部工作,她的丈夫曾到彬記粥麵美食用餐,但她沒有到過,相信屬於家居傳染。
第1324個案為59歲男子,曾任職的士司機。他在7月4日到過新發茶餐廳,於7月7日開始咳嗽。第1301宗個案為61歲男的士司機,於7月2至3日到過新發茶餐廳,7月4開始發燒。
一名的士司機於深切治療部留醫 其妻女已初步確診
第1315宗個案是55歲男的士司機,患糖尿病和腎病,現於深切治療部留醫,未知是否有到過該兩間餐廳,但張表示有一、兩名確診司機認識他;其太太及12歲女兒已初步確診,因女兒於聖母書院就讀,衞生署正聯絡該校,建議停課14日。聖母書院其後指,會按署方指引停課14天。
第1317宗個案是60歲女子,於潛伏期到過新發茶餐廳,並於7月4日開始咳嗽。第1322宗個案是71歲男子,曾到彬記粥麵美食,確實日子需再確認。
其中兩司機車牌號碼為MB7876和KZ3637
連同昨日的第1291宗個案,已有四名的士司機確診。張竹君透露,其中兩名司機的車牌號碼為MB7876和KZ3637,正在聯絡其他司機。衞生防護中心正追查乘搭有關的士的乘客,呼籲有關乘客主動聯絡中心,警方亦會協助尋找。
彬記、新發「比較地道」 「會多啲人、逼啲」
張竹君相信,彬記粥麵美食和新發茶餐廳的病毒源頭可能有相連,形容該兩間屬於「比較地道」的茶餐廳,「會多啲人同逼啲」,病毒容易傳播。昨日確診的第1291宗個案曾光顧彬記,又載過在新發任職的第1289宗個案,「唔知搵搵下唔會有第二啲關連,聽人講新發茶餐廳有好多的士司機聚集。」當局正聯絡餐廳索取更多資料。
她續稱,最近有多宗個案與食肆有關,大家均會不戴口罩進食,如餐廳有隱形病人,而且地方窄、空氣不流通,便容易出現傳播,呼籲市民「買外賣都係一個好選擇。」
(來源:星島日報)
5宗不明病患曾訪多間食肆 男拔附小家長曾到萬麗及海逸酒店
新冠疫情急速擴散,本港今日新增24宗新冠確診個案,其中19宗屬本地感染,包括5名源頭不明個案。
5名源頭不明個案,分別是第1305宗個案為64歲老翁,居住於坪石邨玉石樓,報稱無去過彬記粥麵店。病人是經樣本瓶收集發現,病人發病日期為本月5日,有流鼻水,留醫聯合醫院。
而第1306宗個案為92歲老翁,居住於慈正邨正月樓,沒有到確診個案的所在地,但所住地點接近出現疫情爆發的坪石邨及港泰護老中心。病人發病日期為本月6日,有咳嗽及呼吸急促,留醫伊利沙伯醫院。
第1313宗個案為42歲無業女子,住荃灣灣景花園,與潛伏期內常以車接送子女到運動場,曾到坑口運動場、7月4日到荃灣麗城皇朝、拔萃男書院附屬小學見家長,同日於灣仔萬麗酒店吃晚飯及過夜。7月5日則到荃灣牛涮鍋晚餐,7月6日到紅磡海逸酒店午餐,日常經常出外。發病日期為本月6日,感到喉嚨不適,留醫瑪麗醫院。
第1314宗個案為69歲女子為家庭主婦,居住於行旺角海富苑海韻閣,平日多在家中或有時外出食飯。發病日期為本月6日,有發燒。曾到浸會醫院門診,檢測初步陽性後,留醫東區醫院。
第1319宗個案為31歲男子,住禮頓山,於皇后大道東辦公室工作,公司有2位同事,2位同事均被列為緊密接觸者。7月3日為個案最後上班日,同日發病,有發燒、咳嗽、失去味覺及腹瀉,7月4日及7日到灣仔貝夫人普通科門診求醫,7月7日確診。現留醫東區醫院。潛伏期時曾到港島區多間食肆,包括7月1日曾到軒尼詩道Van Gogh Kitchen,希慎廣場一拉麵店、銅鑼灣廣場的一些餐廳、利舞臺廣場玉桃軒等。
(來源:香港01)
聖母書院有學生初步確診 衞生署建議停課14日
新冠肺炎疫情反覆,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公布,本港今日(8日)新增24宗確診個案,當中19宗為本地個案。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有六宗新增個案與餐廳群組有關,當中三人是的士司機,其中一名患者的12歲女兒亦屬初步確診,於聖母書院就讀,衞生署正聯絡該校,建議停課14日。
而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亦新增四名院友及四名職員確診。另外,有五宗個案的感染源頭不明。
就是次本港爆發的情況,張竹君表示,個案的病徵與之前個案不是太大分別,仍是傷風咳流鼻水,「但明顯的不同的是,現在患者病毒量好高!」
本港至今(8日)累計1324宗個案 ,包括一宗疑似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本港今日新增5宗輸入個案,以及19宗本地個案。
六宗個案與餐廳有關 三人是的士司機
有六宗新增個案與餐廳群組有關,當中三人是的士司機。第1304宗個案是41歲女子,她是昨日確診第1291宗個案的妻子,和第1295宗個案的母親。患者於鰂魚涌華蘭中心百佳壽司部工作,她的丈夫到過彬記粥麵美食,但她沒有到過,相信屬於家居傳染。
第1324個案為59歲男子,他曾任職的士司機, 在7月4日到過新發茶餐廳,7月7日開始咳嗽。第1301宗個案為61歲男子,7月2至3日到過新發茶餐廳,7月4開始發燒。
第1315宗個案是55歲男的士司機,患糖尿病和腎病,現於深切治療部留醫,未知是否有到過該兩間餐廳,但張表示有一、兩名確診司機認識他;其太太及12歲女兒已初步確診,因女兒於聖母書院就讀,衞生署正聯絡該校,建議停課14日。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稱,本港今日新增5宗輸入個案,以及19宗本地個案。
六宗個案與餐廳有關 三人是的士司機
有六宗新增個案與餐廳群組有關,當中三人是的士司機。第1304宗個案是41歲女子,她是昨日確診第1291宗個案的妻子,和第1295宗個案的母親。患者於鰂魚涌華蘭中心百佳壽司部工作,她的丈夫到過彬記粥麵美食,但她沒有到過,相信屬於家居傳染。
第1324個案為59歲男子,他曾任職的士司機, 在7月4日到過新發茶餐廳,7月7日開始咳嗽。第1301宗個案為61歲男子,7月2至3日到過新發茶餐廳,7月4開始發燒。
第1315宗個案是55歲男的士司機,患糖尿病和腎病,現於深切治療部留醫,未知是否有到過該兩間餐廳,但張表示有一、兩名確診司機認識他;其太太及12歲女兒已初步確診,因女兒於聖母書院就讀,衞生署正聯絡該校,建議停課14日。
港泰護老中心增八人確診
出現小型爆發的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新增四名院友及四名職員確診。院友方面,第1302宗個案為79歲男子,於7月6日開始發燒;第1307宗個案是67歲女子,7月7日起發燒;第1316宗個案為79歲男子,於7月7日起發燒和咳嗽;第1323宗個案是70歲男子,7月7日開始發燒。
職員方面,第1310宗個案是 53歲男子,無病徵;第1311宗個案是48歲女子,無病徵;第1312宗個案是55歲女子,7月7日開始喉嚨痛;第1321宗個案為57歲女子,7月6日晚開始發燒及喉嚨痛。
五宗個案源頭不明
張竹君表示,有數宗確診個案的病毒源頭不明,未能找到明顯的傳染鏈。
第1305宗個案是64歲男子,居於坪石邨玉石樓,聲稱已有長時間沒光顧彬記。他在7月5日開始流鼻水,經深喉唾液檢測發現確診。第1306宗個案為92歲男子,住在慈正邨正遠樓,未曾光顧彬記。
第1313宗個案是42歲女子,居於荃灣灣景花園,於7月6日開始感到不適。她曾帶子女到運動場及不同餐廳。
第1314宗個案是69歲女子,住在旺角海富苑海韻閣,於7月6日開始感到不適,到浸會門診求醫時發現初步陽性。
第1319宗個案為31歲男子,住在禮頓山,7月3日起肚瀉、發燒和失去味覺。他曾於7月4日和7月7日到過灣仔一門診求醫。
患者病毒量較以往高
張竹君指,是次爆發的本地個案,病徵與之前個案不是太大分別,仍是傷風咳流鼻水,但明顯的不同的是,「現在患者病毒量好高,CT值都有十幾 20幾都多了。」
第1317宗個案是60歲女子,於潛伏期到過新發茶餐廳,7月4日開始咳嗽。第1322宗個案是71歲男子,曾到彬記粥麵美食,確實日子需再確認。
(來源:明報)
沙田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提早放暑假 小五呈分試繼續
位於沙田的胡素貞博士紀念學校今日(8日)向家長發通告,表示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反覆,明日(9日)起小一至小四及小六生提早放暑假,小五生則繼續回校考呈分試。
校方回覆本報查詢時稱,該校沒有學生或學生家長的確診個案,但校方有見沙田區疫情反覆,有家長對此感擔心,故明日起安排大部分學生提早放暑假。小五生照常回校考呈分試,但若學生不適則不應回校,學校會安排補考;若學生正等待病毒測試結果,亦應在確定呈陰性後才回校。
(來源:HKET)
黃埔宣道小學一學生私人音樂導師確診 學校將於7月9日及10日停課兩天
黃埔宣道小學今日(8日)向TOPick記者證實,指校方今早接獲通知,本校有一位學生,其音樂導師於昨晚通知確診患上2019冠狀病毒。該位同學於7月1日有接觸該音樂導師,並於本星期一、二有回校上課,學生正等待衛生署檢測及通知。
校方現即時作出緊急應變,與教育局及校董會商討,作出以下安排:
.7月9日及7月10日停課兩天
.五年級呈分試順延至7月13至15日舉行,即下星期一由英文、普通話及中文聆聽開始
.7月13至15日除五年級同學需回校外,其他年級不用回校
.學校將進行全校消毒及清潔,同時已促請校巴公司及小食部全面清潔
.請家長留意學校eclass及教育局的宣布,也請留意閣下和子女的身體狀況,如有不適請立即求醫及與校方聯繫
.停課期間學校將保持校舍開放
(來源:HKET)
至今10間中小學涉疫情 港媽急為子女自行停課:學校好高危
本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第三波,今日(8日)新增19宗確診個案,包括5宗輸入個案及19宗本地感染個案,年齡介乎31歲至92歲。自復課之後,至今已有10間中小學涉疫情,個別學校已宣布停課。家長對於應否自行停課掀起討論,認為學校已變得高危,不少育有初小孩子的家長已決定請假,認為「健康比一切緊要」,但有孩子正考試的家長卻表示一定要回校考試,否則有機會被處分。
不少家長在網上討論區和facebook群組都發帖文討論,其中在討論區《親子王國》有港媽開帖「有無中小學生家長會自己停課?」明言對學校疫情感到擔心。
有港媽留言支持自行停課,尤其K3至初小的家長,認為「太細唔敢博」,如果教學進度已完成,正進入試後活動,就無謂返學冒險,最重要是自己及家人安心。有家長已自行停課2天,揚言會繼續請假。
「仔女係自己嘅,無人會俾你自己更着緊,做自己的事,自己安心就好了。」
「好擔心就自己決定停課,唔使同別人比較,希望選擇自己停課或繼續返學的,都不要給相反意見的人壓力,尊重各人選擇。」
考試期被迫如常回校
有兒子正進入考試期的家長指出,考試要「焗住返」,沒有醫生紙缺席考試的話會被紀律處分,缺席數天更要「記過」。其他正面對考試期的家長亦同意,會照讓子女返學考試,因考試時間短,可以放早及減少轉堂時間,「試後活動就請假」。
質疑與跨境學童免檢測有關
此外,在facebook群組《Mei Foo 美孚》亦有網民討論,並懷疑疫情再爆發與跨境學童免檢測有關,但遭網民質疑,不少學校的確診者是老師或學生家人,如果是跨境學童問題,應該主要是學生確診,而且上水元朗更多跨境學童,現時中招學校以九龍區為主,故此源頭仍有待調查才能下定論。
(來源:香港蘋果日報)
禾輋邨2幼稚園仍有學童返校 家長:人數少咗只得三分一
【21:00】《蘋果》向東華三院查詢廖恩德紀念幼稚園防疫指施等事,對方回應指幼稚園昨日已即時安排全校消毒及清潔,包括進行塗層消毒及漂白水。據校方了解,暫時未有任何師生或學生家長確診或被列為親密接觸者,今日共有20多名就讀K3的學童回校。學校明天(9日)起開始放暑假,亦會進行翻新工程,並不會舉辦任何暑期活動班。
【15:30】《蘋果》向救世軍查詢有關幼稚園防疫指施等事宜,救世軍港澳軍區回覆指由於德和樓出現確診個案,學校將停課14日,至本月21日。停課期間會繼續加強校內清潔,並會安排學生在家學習,同時呼籲家長避免帶幼兒到人多擠迫的地方,以及做好個人防護及注意衛生,有任何不適應儘快求診。
-----------------------------
昨日武漢肺炎本地個案激增9宗,其中5宗更未明源頭,疑掀起第三波爆發。新增武漢肺炎確診個案有兩宗分別居住在沙田禾輋邨美和樓及德和樓。該兩幢樓地下均有幼兒園及幼稚園。其中位於美和樓的東華三院廖恩德紀念幼稚園,今日仍然有十數學童前來上課。據《蘋果》在現場觀察,學校為每個進入校舍內的學童及家長探熱,學校職員有佩戴口罩,但未見有清潔人員在校園內外清潔。而截至上午11時,仍然未見有防護中心人員向美和樓居民派發樣本瓶,但有身穿藍色保護衣的清潔人員在美和樓地下大堂對出以抹布清潔大閘及洗地。
在邨內居住的家長吳女士表示,孫仔在廖恩德紀念幼稚園就讀高班,今日特意上學參與生日會。吳女士留意到今日上學人數大減,只有約10多人,為原本的三分之一,「冇生日嘅朋友(學生)就冇嚟」。
吳女士指,因為疫情關係學校已停課多月,原訂今日為最後的上課天,並為2至7月份生日的學童舉辦生日會,而暑期活動班已停辦。吳女士透露,生日會原有分享食物環節,但因疫情關係已經被取消,「冇嘢食純粹玩遊戲」,指學校特別安排學童「逐個逐個入去影相」。吳女士說,已提醒小朋友要勤洗手、戴好口罩,但未有採取特別的防疫措施,「謹慎啲、清潔多小小囉」。有關學校上課及防疫狀況,《蘋果》已向東華三院查詢,暫未有答覆。
而位於德和樓的救世軍禾輋幼兒學校今早亦正常開放,職員透露有幼兒照常上堂,但校方未有打算停課。而學校門口放有消毒地板,酒精搓手液。有幼稚園清潔工人加強清潔,進入學校範圍內都要量體溫,消毒鞋面,有職員進入後清潔工人亦有再清潔地板及門柄。《蘋果》正向幼稚園總部查詢有否學生請假事宜,有待回覆。
高層單數住客李伯則指,不會遷出美和樓,並表示「唔使咁嚴重」,指自己會加倍小心,勤洗手注意個人衛生,但亦希望盡快留樣本檢驗,「成幢樓都應該要驗」。他批評政府仍未派發樣本瓶,「可能好多人都有事未check到,早啲驗到就最好,起碼得個知字」。
他留意到今早有穿着保護衣的人員到美和樓地下位置清潔,但質疑清潔成效,「都冇用嗰啲噴槍,不過都好過冇」,又指美和樓一個星期前剛剛洗過太平地。
(來源:香港電台)
教育局稱沒跡象學校是感染源 按個別情況提供指引務實
近日多間學校有新型肺炎確診或緊密接觸者個案,教育局表示,就目前的個案看來,沒跡象顯示學校是感染源頭。教育局會與有關的學校及衞生防護中心保持緊密聯絡,為學校提供適切的支援和協助。
教育局回覆查詢時又表示,衞生防護中心根據現時疫情的發展, 一般建議若校内出現確診個案,有關學校須停課14天。
如果衞生防護中心確定與教職員或學生有「密切接觸」的家屬或人士證實感染新型肺炎時,亦會通知受影響教職員及學生須接受強制檢疫14天,期間不可回校上課。
局方指出,當學校得悉有密切接觸者個案,等候檢驗結果時,可按校本情況,取得法團校董會同意後,考慮停課一至兩天以消毒清潔校園,並通知教育局。
由於每宗個案情況不同,衞生防護中心與教育局及有關學校保持緊密聯繫,因應個別個案的情況而提供清晰的建議及指引予校方,是務實的做法。

(來源:明報)
黃大仙兩日13確診 佔全港近半 涉學校屋邨護老院 區議員:長者人口多 不慣戴罩
本港兩日錄得28宗本地個案,當中13宗確診與黃大仙區相關,另有一宗區內聖母書院學生初步確診(見另稿),共涉及一間護老院和兩間學校,更有屋邨老翁染疫。有區議員稱,慈雲山一帶長者人口和護老院都多,加上部分長者不習慣長期戴口罩,或透過探訪把病毒傳播於社區和護老院間,會加強在社區呼籲,又促請衛生防護中心公布確診者確實住址助找接觸者。
過去兩日與黃大仙區相關的13宗確診中,9宗為慈雲山港泰護老中心的院友和職員,另有中華基督教會扶輪中學中三生、黃大仙竹園南邨麗園樓61歲男住客、慈雲山慈正邨正遠樓96歲男住客,以及鳳德邨碧鳳樓55歲男子。距麗園樓3分鐘步程的聖母書院,一名12歲女學生昨初步確診。
促公布病人住址 助尋接觸者
黃大仙區議會副主席黃逸旭指出,慈雲山一帶長者人口和私營院舍眾多,部分長者不習慣長期戴口罩,擔心疫情爆發對他們影響嚴重。黃又憂病毒或透過院舍探訪在社區和護老院間傳播,近期已加強在區內呼籲戴口罩。
就慈正邨正遠樓老翁染疫,黃逸旭稱,正遠樓低層部分單位的馬桶早前曾有廁所水倒流問題,目前已解決。但他至昨晚仍未能查詢到確診者單位,他說唯有知悉單位或樓層才可跟進附近單位有否喉管等問題和集中消毒,接觸者亦懂得主動向衛生署報告,認為在這些層面上知情權較私隱權重要,促請衛生防護中心公布確診者確實住址。
許樹昌:如北角初爆 難說高危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出,香港人口流動率高,暫不能說黃大仙及慈雲山較其他地區高危,認為與疫情初期北角爆疫情况差不多,至於居民如何自保,他說市民只需如常戴口罩及保持衛生。
(來源:東網)
父親節放寬禁聚令兩周後再爆疫 袁國勇轟政府無提升病毒檢測量
香港爆發第三波新冠肺炎疫情,多宗個案源頭不明。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早(8日)在電台節目表示,今次爆發正好是政府在父親節(6月21日)宣布放寬禁聚令後的兩星期,他指情況是所有專家預料之內,早前葵涌嘉里物流貨倉及沙田祿泉樓出現疫情後,仍未找到隱形傳播鏈,相信未來數天感染數字仍會上升。
他透露,之前兩波疫情爆發都與香港邊境檢疫措施有關,認為始終有漏洞,形容讓轉機返港人士不用接受測試很「傻」,但政府一直沒有提升每日病毒檢測數量至7500個,結果每當出現個案,就要立即收緊防疫措施。
他續指,食肆、卡拉OK等地方是高危場所,患者每1毫升唾液就有1至10億的病毒載量,如果侍應或廚房職員接觸到唾液,容易將病毒傳播。他認為教育局的防疫指引做得不錯,若僅一個老師染疫,毋須全港停課。至於書展亦可以照樣舉行,但要做好清潔及防疫措施。
對有安老院舍出現多宗確診個案,袁表示不少安老院舍環境惡劣,加上員工流動較大,要做到防疫會很難。他又提到,長者感染新冠肺炎的死亡率很高,若有探訪者或院舍職員染疫,會導致院舍爆發。
政府專家顧問、中大醫學院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則表示,一旦香港出現更多來歷不明個案,更多學校受影響,要重推3月份的禁聚令措施,包括停課及限制室內每枱人數至6至8人,並建議及早推行,以截斷社區傳播鏈。對於香港出現院舍個案,許表示長者感染的死亡率好高,不排除是早前疫情緩和下,院舍放寬探訪安排,探訪人士或員工將病毒帶入院舍,相信禁止探訪安排要維持一段時間。
(來源:HKET)
何栢良批評3.2萬人獲豁免毋需進行檢測 坪石邨「彬記粥麵」群組或出現第四代傳播
新冠肺炎疫情反彈,更出現首宗安老院舍群組爆發,而早前先後有員工及食客染疫的彬記粥麵美食更已達第三代傳播。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對本地確診個案遍地開花的情況不感樂觀,又不排除其他處所已有未知傳播鏈,促港府要盡快收緊社交距離措施至3月水平,亦籲市民乘搭的士等公共交通工具時應戴上口罩。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今早接受商台訪問時提到,本港已有不同行業、不同地區出現確診個案,當中坪石邨「彬記粥麵美食」已涉第三代傳播,由粥麵師傅傳染食客,再由食客傳予的士司機繼而傳播其他乘客及家人,認為出現第四代傳播亦不出奇,他直言,現時已出現安老院舍群組,亦涉三間餐廳職員食客受感染,情況相當令人擔心:
「比較擔心是兩名的士司機受感染,而的士司機交更時常到小型餐廳進食、交流,現時有少許遍地開花確診個案,情況不太樂觀。」
他又稱,現時至少已有5、6宗源頭不明個案,相信今日應該不會少,至於會否再有源頭不明個案,市民都應該要有心理準備。
何栢良促港府盡快提出補救措施,包括應就餐飲業務及表列處所措施收緊至3月水平,並盡快公布實施:
「病毒於社區出現廣泛爆發,可看到的是老人院、餐廳、的士行業有爆發,其他或會脫下口罩的酒吧、派對房等11個表列處所,可能已有傳播鏈發生而我們不知道,無理由等多8日病毒傳多幾轉才收緊措施。」
他補充,政府應將餐廳等處所容納人數降至上限5成、每枱人數限不多於4人,醫院餐廳亦應收緊坐位安排等,以中斷傳播鏈,並應檢討在公共交通工具強制戴口罩。
他稱,的士空間細且已有傳播鏈出現,建議市民及的士司機應將的士窗調低一半,以加強通風,避免只靠的士冷氣系統過濾;又指市民在周末避免到人多擠逼食肆堂食,亦應將與朋友約會押後或改到朋友家中進行。
「病毒經飛沫傳播,如單靠的士冷氣系統過濾效果好細,的士司機現時天熱或不想調低少少玻璃窗,但今個星期形勢已不同,要保住不要有傳播鏈,否則市民不敢搭的士仲弊,大家做好才可截斷傳播鏈,才屬救經濟方法。」
另外,何栢良指出根據入境處數據顯示,本港上月有81837人入境,當中有逾7.4萬屬本港居民,同期進行10.9萬個病毒檢測,惟有3.2萬人可豁免毋需進行檢測。
(來源:香港電台)
譚仔雲南米線彩明商場分店員工家人確診 分店停業消毒
譚仔雲南米線表示,將軍澳調景嶺彩明商場分店有1名員工的家人確診新型肺炎,屬於緊密接觸者,分店會即時停業3日消毒,直至星期六重開。
公司表示,有關員工由確診家人開始不適至今兩天沒有上班,涉及分店的全部員工會自我隔離14天,確定沒有感染才復工。
隔離期間或完成隔離後,員工每天上班前要量體溫,如有不適則須立即離開工作崗位,即時求診及向管理層匯報。
(來源:東網)
佐敦陷疫慌 食肆「澳牛」自救明起停業2周
本港連續多日錄得本地新冠肺炎感染個案,其中佐敦區因為有茶餐廳輸入多宗確診個案,區內市民人人自危,但政府仍在研究是否收緊食肆用膳人數。面對疫情嚴峻,佐敦區知名食肆「澳洲牛奶公司」決定「自救」,宣布明日(9日)起停業2星期。
「澳洲牛奶公司」今日約晚上7時,在其facebook專頁宣布,由於疫情突發,該公司暫定休業2星期,即由明日(9日)至本月23日暫停營業,並稱「不便之處,敬希見諒」。
今年3月下旬,「澳牛」亦宣布停業3星期,當時並未實施任何限聚措施前,及後「澳牛」更延長停業期,直至今年4月底才復市。
(來源:晴報)
飲食界下周三起推晚市優惠 籲食肆勿鬆懈做足防疫
政府派發的1萬元現金陸續發放,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透露將聯同飲食業於本月15日(下周三)起推出晚市6時後「7月7折、8月8折」優惠;負責牽頭的飲食業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今(8日)透露,計劃有多達過千間食肆參與,涵蓋晚市全單或部分套餐折扣,期間不設最低消費,亦不會借機抬價;又估計8月會再有更多食肆參與。而隨着本港近日爆發第三波疫情,籲業界勿鬆懈,食肆做足防疫措施。
稻苗學會主席、金公館餐廳負責人徐汶緯表示,餐廳將響應是次優惠活動,先後推出片皮鴨及二人或四人套餐優惠,其中片皮鴨於本月推出7折優惠以來反應較預期理想。
現代管理(飲食)專業協會主席、昇悅集團主席梁志偉亦指,集團多個套餐都有推出相關優惠,包括原價1,988元的12人套餐、388元的 1隻燒鵝、138元的冬瓜盅等,於本月均有7折優惠,且並無「先加價後優惠」的情況。
梁坦言,在本港疫情最嚴重的3至4月期間,晚市生意大受影響,6月已回升約2成,惟按年仍錄得3至4成跌幅,冀藉優惠重新吸客。
建議僱主多關心同事 適時提供口罩
至於近日有食店廚師疑因煮食時無戴口罩造成群組感染,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表示,理解現時大部分食肆防疫措施完善,惟出品部同事在大熱天時佩戴口罩亦容易「身水身汗」,建議僱主多關心同事,適時提供口罩。
張又稱,若第三波疫情來臨,毫無疑問會打擊飲食業生意,估計會有食肆推出優惠計劃;但強調業界會全力支持政府防疫措施,並籲各食肆切勿鬆懈,包括做足探熱、消毒、要求客人除飲食外全程佩戴口罩等。
「7月7折、8月8折」由7大飲食業商會及旅發局等負責舉辦,將於本月15日起推出連串優惠,市民可到http://diningdiscount.hk查詢參與食肆及優惠詳情。
(來源:明報)
飲食業7月七折如期推 張宇人:不能忽視經濟
接連爆出多宗確診均與食肆有關,港大專家袁國勇稱,應即時採取所有防疫措施紓緩疫情。但飲食業界昨公布如期7月15日開始推晚市「7月7折,8月8折」優惠。飲食界議員張宇人認為,近日確診回升必然打擊外出用膳意欲,但希望業界趁今次優惠吸納現金派發計劃近一半金額。
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表示,是否叫停「7月7折」等優惠屬商業決定,她建議市民到較少人餐廳,又說與同住家人外出進食問題不大,若是較少見及一大班人聚集,若有隱性個案很易受感染。
張宇人說,現有逾千食肆參與「7月7折」優惠活動,食客可於傍晚6時後、不設最低消費、全單享優惠,呼籲食肆做足防疫。對於中大專家許樹昌建議限制室內每枱6至8人,張稱政府防疫亦不能忽視經濟,有信心政府會平衡。
部分參與食肆非全單七折
有關優惠的「飲食連環賞」網站列出參與食肆指定食品優惠,非如張宇人所言全單七折,如西式餐廳Pokka Cafe只一款咖啡七折;中式酒樓龍皇一款12位指定套餐由8888減至6222元、一款6位指定套餐由4444減至3111元;日式食店DORAYA僅108元魚扒和48元啤酒有七折。
現代管理(飲食)專業協會主席梁志偉稱,6月市况已較3、4月回升兩成,生意額僅去年同期七成,但昨爆多宗確診後,有屯門食肆早市冷清,禾輋有食肆兩圍枱取消訂單,料市民一周後才恢復外出用膳意欲,冀飲食業集體推優惠能帶動晚市。
旅發局早前稱8月將推「賞你遊香港」,市民在港消費可換取本地遊旅行團名額。被問會否推遲計劃,主席彭耀佳稱會繼續籌備。
(來源:香港蘋果日報)
第三波爆發食客再減少外出用膳 食肆推優惠亦難「再出發」
本港爆發第三波武漢肺炎疫情,原料疫情緩和下生意「再出發」的飲食業再蒙陰影。雖然有業界聯合旅發局下周起推出飲食優惠,但市民紛紛表示會減少外出用膳,有食肆指昨日公佈多宗確診後,入座率有即時影響。
食肆林立的銅鑼灣渣甸街平日下午人流未算擠擁,多家食肆推出抗疫優惠,但下午茶時段都未如往日熱鬧,多家餐廳都有吉枱,部份食肆廚房員工疑因太熱脫下口罩處理食物,亦非每間食肆都謹守入座探熱規條。
陪家人購買外賣飲品的翟女士指,疫情緩和時的確有鬆懈,「疫情冇咁犀利梗係想出去啦,吽咗咁多個月,而家又爆返,仲話停課,真係會擔心,(小朋友)學少咗咁多嘢,都有影響,學校好似話停課,但都就嚟放暑假啦,冇啦喺屋企吽囉,今年都唔使旨意出去玩,(出街食飯?)唔會啦!冇乜必要唔會出街,咁多人。繼續戴口罩囉,仲有咩防禦措施呢?又冇預防針打。」
譚先生則指,疫情後仍有出去食飯,但最近再爆疫會較擔心,未來會減少出外用膳,多點留家食飯,「其實要做嘅措施都做足,戴口罩、個人衞生嗰啲,嚟緊可能會出少啲街,留意多啲餐廳防疫措施,如果冇做足都唔會入去。」
食肆「江浙滬」在門口貼上多張九折優惠宣傳,負責人之一鄒小姐坦言是為疫情推出,老闆擔心員工失業,所以推出優惠共同抗疫,「生意真係差咗好多,好老實我哋都係做返(提供)搓手液、隔板、探熱。政府派咗一萬蚊係多咗人出嚟,又冇限位,但同以前比係差咗,有時禮拜五六日繁忙日子都靜啲,呢條街係最旺,以前從來都未試過」。她指一有個案大家就像閉關不出來,昨日公佈確診個案後對生意有即時影響,但除了維持現有防疫措施,亦無更多措施可以再做。
上海香港麵家負責人顧先生指,疫情下本身已經坐得少人,今日即時再少了人來,惟有繼續探熱、提供搓手液等措施,現時晚市生意最慘淡,原本過去一個月「好啲啲」,如今又「差啲啲」,「冇辦法啦,(等佢)慢慢好返啲。」
(來源:明報)
港鐵發盈警全體員工凍薪 工會表極度失望
港鐵公司發出盈警,預計今年上半年業績由盈轉虧,虧損約4億元。港鐵宣布,港鐵董事局決定今年全體員工凍薪,但部分合資格員工獲發一次過特別獎金及酌情特別獎金。據了解,港鐵上一次凍薪已經是2003年。
港鐵行政總裁金澤培向員工發信,稱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影響,車務、車站商務和港鐵商場收入遭受重大損失,加上經濟低迷,公司業務需時恢復,首要任務是在危機中保就業,確保業務可持續。
港鐵發言人回應查詢時表示,會發放相等於0.33個月至0.67個月底薪的「工作表現獎」予表現優秀的員工,以及相等於1.1個月底薪的「酌情特別獎金」;又會向基層至經理級員工發放相等於0.3個月底薪的一次過特別獎金;總經理及以上員工今年薪酬維持不變。發言人說,公司會繼續與員工保持緊密溝通。
香港鐵路總工會對凍薪表示極度失望。工會認為,港鐵公司雖預料上半年因疫情出現虧損,但下半年有多個地產項目收益,相信公司財務仍穩健,強烈要求公司承諾不裁員、不放無薪假,待經濟復蘇後再考慮增補薪酬加幅。
(來源:東網)
旅遊業「零收入」多月 政府稱與多地研放寬出入境管制
新冠肺炎疫情令本港旅遊業受挫,訪港旅客人數下跌。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今午(8日)在立法會上回應議員質詢時,指已與部分國家展開討論雙邊豁免,上周與泰國政府討論,並將牽頭成立跨部門小組,討論放寬兩地居民的出入境安排。
旅遊界議員姚思榮表示,近日疫情在社區再次爆發,旅遊業本來收入已經為零,復甦更是遙遙無期,希望政府會再提出新一輪支援措施針對旅遊業界。邱指出,政府就旅遊業界已推出多輪支援措施,涉款約13億港元,會再與業界商討。他又指,政府多次與廣東省和澳門政府商討,本港會以先導計劃形式,有限度便利有必要往來粵港澳三地的市民,豁免檢疫安排,又指已進入最後階段,會適時落實。
邱又指,現時有15間私營化驗所提供檢疫新冠肺炎服務,收費正逐步下降。他續指,兩地的疫情穩定程度需要相若,而且需要有互相確認的檢測標準,才能可恢復兩地的交往,如兩地旅客需要在上機前通過病毒測試、由小範圍開始作人流管理。
(來源:東網)
伊利沙伯醫院7旬翁探病妻被阻 發難打傷2名女護士
油麻地伊利沙伯醫院發生襲擊案。今午(8日)12時44分,一名姓袁(70歲)男子,疑趁病人開門進出病房時,他偷偷闖入病房擬探望住院的妻子,走至走廊被女護士發現,即時被阻止,雙方發生爭執。期間,有人情緒激動發難施襲,2名分別姓梁(25歲)及姓張(26歲)女護士受傷,報稱面及手部痛楚,需要到急症室睇醫生。醫院保安員報警,警員到場經初步調查後,以涉嫌普通襲擊拘捕袁,並將他帶署調查。
受疫情影響,醫管局自今年1月25日啟動「緊急應變級別」,為配合有關感染控制措施,公立醫院一直全面暫停探訪安排,而部分非急症醫院,於6月17日實施特別探訪安排,容許病人家屬預約登記探訪。
伊利沙伯醫院發言人表示,醫院一個內科病房中午發生一宗懷疑襲擊醫護人員事件,2名護士受傷,院方已即時報警求助,醫院一直關注事件,重申反對任何形式的暴力行為。醫院已向受傷的職員提供所需協助,並全力協助警方調查。
受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影響,醫院管理局現已實施緊急應變級別措施,並需暫停病房探訪安排,假如病人有臨床原因會作個別恩恤考慮,希望公眾體諒。醫院會繼續與病人及其他家屬保持溝通,並為所有病人提供適切治療。
(來源:星島日報)
大媽疑戴防疫手帶搭巴士 多次嘔吐乘客舉報
本港再爆多宗本地感染,市民都提高警覺。近日有網民就表示搭巴士驚見有「手帶人」出沒,疑似家居隔離人士違反檢疫令,更在車上多次嘔吐,引起網民關注。
網民「筲箕灣西灣河關注組」Facebook群組表示,下午4點左右,在銅鑼灣向鯉景灣方向的2X線巴士上,有一名帶手帶的中年婦女,在車廂多次嘔吐,從相片中可見,女子有携帶行李箱。網民即埸向車長舉報,有救護車及警車到場帶走婦人。「真係好嬲,完全唔理前前後後、老人家、細路仔。」
大批網民批評婦人自私,「一啲公德心都無」、「仲要行到去鯉景灣海旁,嗰度又多人跑步又多小朋友去海旁去公園」,不過亦有人指她有帶行李箱,「如果係旅行返嚟可以有2個鐘頭搭車時間返屋企,不過唔排除佢係為咗出街特登帶個喼嘅」。
(來源:明報)
8宗口罩騙案5人被捕 涉款5萬元
警方一連3日展開「孤峰行動」打擊口罩騙案,拘捕5人,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涉及8宗案件,損失金額共約5萬元。
警方於周一(6日)至今日(8日)在將軍澳區、長沙灣區、馬鞍山區及屯門區拘捕5人,包括3名本地男子及2名本地女子,年齡介乎16至27歲,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5名被捕者已獲准保釋候查。
1月至今接獲2240宗口罩騙案 涉7000萬元
自今年1月起,警方陸續接獲市民報案,表示在網上付款訂購口罩後未收到貨物,懷疑受騙。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已因應情況成立內部協調指揮中心,統籌警隊各調查單位有關口罩騙案的調查工作。截至今日(8日),警方共接獲約2240宗口罩騙案,損失金額共約7000萬

其他國家
(來源:ETtoday)
日本知名女僕咖啡店爆集體感染 12名員工新冠確診!
位於東京都千代田區秋葉原的知名女僕咖啡店@home café,全體員工周二(7日)接受了新冠病毒檢測,結果其中9人的檢測結果呈陽性。加上之前已經確診的3名員工,該店累計確診數增至12例。
日本「富士電視台」周三報導,6月25日,該店向千代田區衛生部門報告稱,3名員工出現發燒症狀後確診感染新冠病毒,之後秋葉原5層樓的總店和秋葉原「堂吉訶德分店」的所有員工都接受新冠病毒檢測。
7日,檢測結果顯示394人裡又有9人檢測結果呈陽性,確診者裡有多人是女僕服務生,所有確診者者目前都症狀較輕。 報導指出,病毒可能是在員工休息室和辦公室裡傳播的。
總公司Infinia表示,日常工作中對桌椅等設施都嚴格消毒,員工也一直有戴口罩。衛生部門認為顧客不屬於密切接觸者,未對顧客進行檢測。上述兩家店目前已暫停營業。
(來源:ETtoday)
日本發明重磅口罩!外形如太空人頭盔 可輸送淨化空氣
日本群馬大學大學院理工學府教授藤井雄作周二(7日)宣布發明一款「可以完美抵禦病毒」的口罩。他甚至在記者會上讓隊友戴上這款像太空人頭盔的新款口罩亮相。他聲稱,這種口罩是「全世界都需要的東西」。
日本《朝日新聞》周三(8日)報導,除了藤井雄作,還有群馬大學教授橋本誠司、山口譽夫以及助教田北啟洋,共4人合力發明了這款新型口罩。
藤井說,口罩由樹脂材料製成,設計成防護頭盔造型。外部的通氣管可透過篩檢程式,向內部輸送淨化過的空氣。幫浦及電池都可以集中裝在背包裡。這款口罩據同時還具有溫度調節功能,並配有讓病毒活動減弱的的裝置。
藤井說:「我們是1個月前想出這款設計的。如果不解決疫情危機,許多事情就無法推動。」該設計團隊已於6月底取得新口罩特許資格,7日亮相的是設計原型。
藤井說:「目前新冠肺炎的疫苗和專治藥物都還沒有著落,但如果有了這款口罩,人們就再也不必居家隔離了。如果八成民眾都使這款口罩,國家就等於有八成的人可以避免染疫。」
(來源:星島日報)
南韓增63宗新冠確診 周五起禁止教會聚會
韓國新冠肺炎再增63宗確診病例,其中33宗為境外感染,30宗為社區感染。社區感染案例中包括先前發生群聚感染的教會及寺廟相關案例,京畿道也出現新的教會群組感染。
據韓聯社報導,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今日表示,為防止疫情持續擴散,下令自周五(10日)下午6時起,禁止教會除正式禮拜外的其他各種小型聚會、活動及團體聚餐,並要求教會利用QR code電子名簿系統管理進出人員。不過,當局仍未將教會列入「高風險設施」。
中央災難安全對策本部第一總括協調官、保健福祉部次長金剛立在例行記者會上,呼籲教會負起遵守防疫規範的義務。
根據當局公布的新防疫守則,以教會名義舉辦的小型聚會與活動全面禁止,禱告會、培靈會、地區禮拜、讀經班、唱詩班練習等聚會都必須延期舉行。教會內禁止提供飲食或舉行團體聚餐,進出人員也不可在教會內飲食。正式禮拜時應盡量避免大聲唱歌或說話,唱詩班頌唱讚美詩時須戴口罩。
若違反防疫守則,教會負責人或相關進出人員可能遭處300萬韓元(約港幣1.94萬元)以下罰款,該教會也可能被下達禁聚令。
韓國至今累計確診逾1.32萬宗,死亡人數維持在285人,1.197萬人已經康復,仍有989人正隔離接受治療。
(來源:明報)
路透社:泰國重新考慮「旅遊氣泡」時間表
路透社報道,泰國官員今日(8日)表示,鑑於多個國家地區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重現,泰國當局正重新考慮與該些地方組成「旅遊氣泡」(travel bubble)的時間表。
旅發局:港府繼續與周邊國家商討
【22:00】旅遊發展局主席彭耀佳相信港府會繼續與疫情受控的周邊國家及地區商討建「旅遊氣泡」。旅發局早前表示8月會更進一步推「賞你遊香港」,市民在港消費滿指定金額,可免費換取一個本地遊旅行團名額。被問及會否推遲有關計劃,彭耀佳表示,目前會繼續籌備有關計劃,並留意疫情發展。
【18:00】泰國原本打算與香港、澳洲和新西蘭等疫情較輕的國家或地區推動「旅遊氣泡」,並預計第四季(今年9月)展開,但泰國旅遊局長育他薩(Yuthasak Supasorn)表示,部分地區近期出現爆發,令「旅遊氣泡」計劃受影響。他說:「第四季開始的旅遊氣泡計劃可能要押後。我們已將今年到訪旅客數字由1000萬至1200萬降至820萬。」在今年頭5個月,泰國接待了670萬人次外地旅客。
旅遊業對泰國經濟十分重要,去年有3980萬人次旅客到訪泰國,旅遊消費額達1.93萬億泰銖(約4790億港元),佔全國GDP的11%。泰國周三連續第44日沒有本土感染個案,至今維持3197宗確診。
(來源:香港01)
不滿官方處理遺體方式 印尼數百人衝醫院搶屍
印尼《國際日報》7月8日報道,當地再出現家屬不贊同官方處理新冠肺炎(COVID-19)死者遺體方式繼而引發衝突的事件,在7月6日晚上,龍目島有家屬與數百名居民強行到醫院奪回一位女性的屍體,警方寡不敵眾。
報道引述西努沙登加拉(Nusa Tenggara Barat)省府城市馬達蘭(Mataram)市警察局執行主任陶菲克(Taufik)表示,家屬與數百名居民於6日晚上出現在馬達蘭市地方公共醫院(RSUD),強行奪回一名新冠肺炎患者的屍體。
家屬要求根據宗教儀式安葬死者
醫院再三說明屍體必須根據新冠肺炎衛生規程由政府進行埋葬,軍警人員在場企圖加以阻止,但以失敗吿終。
陶菲克說:「他們不聽從軍警與醫院的指令,而軍警人員寡不敵眾,在對峙拉扯一兩個小時後,他們終於奪回屍體。多人強行進入治療室,在數十人護衛下,把屍體推到醫院停車場,放到一輛計程車上運回。」
死者家屬與親友未根據新冠肺炎衛生指引將遺體埋葬,而是根據宗教儀式安葬。報道表示,該女性於7月6日下午送到醫院,兩個小時後死亡,通過核酸檢測確診感染新冠肺炎。
政府發言人尤里安託(Achmad Yurianto)7月7日在新聞發佈會上說,必須通過促進健康來遏制疫情擴散。因此,社區的積極參與也是控制疫情的決定性因素,如果社區能夠持續不斷地共同遵守防疫衛生規則,就可以減輕醫院的抗疫負擔。
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療費用並不便宜也不容易。尤里安託說,如果一所醫院治療新冠肺炎患者的負擔過重,將會造成慘重的損失。例如許多醫護人員在治療患者時被感染,最終不幸身亡。
尤里安託說,這不僅是我們的悲哀,而且這肯定會降低醫院的治療能力。此事必須引起大家的重視,盡可能自律地遵守防疫衛生規則,使整個社會成為抵抗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堅力量。
(來源:自由時報)
維州病例激增 澳洲總理:考慮限制公民返國
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在澳洲復燃,澳洲總理莫里森今日宣布,考慮限制入境的公民人數,以減輕各地區飯店隔離檢疫的負擔。
綜合外媒報導,繼昨(7)日新增近200例後,今(8)日維多利亞州再新增134例確診。澳洲總理莫里森(Scott Morrison)今日表示,將向內閣提案,控制入境者數量。澳洲自3月在武漢肺炎大流行後,關閉邊境,只有澳洲公民或持有永久居留證者才能夠入境。
莫里森表示,問題出在返回澳洲的人數,儘管目前各州和地區仍可以負擔,但若是人數增長則是大家不樂見的。並強調,在現階段不想給各系統施加不必要的壓力。
新南威爾斯州上週末宣布,每天限制450名國際旅客入境雪梨機場,導致部分班機被取消,確診人數激增的維州則暫停所有國際航班入境。維州州長安德魯斯(Daniel Andrews)也宣布,首府墨爾本等地區,今(8)日午夜起再次實施封城,為期6週。
紐西蘭日前宣布,將控制入境人流以減輕隔離檢疫場所負擔,紐西蘭航空公司(Air New Zealand)表示將暫停航班預定3週,且不排除延長。
(來源:立場新聞)
西班牙大型研究揭僅5%人口有抗體 「群體免疫」遙遙無期
最新刊於《刺針》的大型研究發現,疫情嚴重的西班牙只有5%人口有COVID-19抗體,代表以「群體免疫」(herd immunity)策略抗武漢肺炎(COVID-19)的想法,可行性大有疑問。
群體免疫是指人口中只要有足夠人對某病原體免疫,如感染後產生抗體、或注射疫苗,即可切斷感染鏈,從而令其他無免疫力的人不會被感染,而不同病原體所需的免疫人口約為70–90% ,以達到群體免疫。
西班牙是其中一個歐洲COVID-19疫情最嚴重的國家。根據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西班牙至今已累積逾25.2萬人確診感染該病,並有近2.84萬人病死。
該研究對象為超過6.1萬西班牙人,發現只有約5%西班牙人口已產生抗體。研究又指,沿海地區人口中血清COVID-19抗體陽性比率低於3% ,而大爆發的馬德里人口有抗體率為超過10%。此外,性別不會影響血清抗體陽性比率,但10歲以下兒童以及85歲或以上老人的血清抗體陽性比率較低。其中三分之一人在血清抗體測試中呈陽性而無病徵;19.5%有病徵的人在抗體測試呈陽性。
團隊指,雖然致病的冠狀病毒SARS-CoV-2在西班牙的影響十分大,但抗體流行率估計仍很低,顯然不足以為全國人口提供群體免疫。團隊又強調,如不接受易感染人口大量死亡,及衛生系統負擔加重這些附帶傷害,將無法實現達到群體免疫的目標。因此團隊認為保持社交距離的措施,以及辨識與隔離新病例和密切接觸者以控制疫情至關重要。
該研究亦指,中美有類似研究,都顯示就算疫情嚴重的地方,大多數人仍未暴露於SARS-CoV-2 ,所以並未有任何免疫力。
上月,港大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發表的研究指,大部分香港居民及湖北返港人士仍未有COVID-19抗體。重慶醫科大學上月中發表的研究也指,COVID-19康復者體內的抗體可能在2–3個月內消失,並不能因病而獲長期免疫力。
英國免疫學會發言人兼倫敦帝國理工學院免疫學教授Danny Altmann向BBC表示,新研究支持這種致命疾病只令身體產生時間相當短的免疫力,現時的挑戰是尋找最好的疫苗克服這些問題,刺激身體製造大量、持續、最佳的免疫反應。
(來源:星島日報)
塞爾維亞示威者衝擊國會大樓 抗議再度封城
歐洲塞爾維亞一群反對黨派示威者昨日(7日)在首都貝爾格萊德衝擊國會大樓,抗議政府以阻止新冠肺炎病毒蔓延為由,計畫於本周末再度在首都貝爾格萊德實施封城令。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昨日晩上宣布,因應新冠肺炎確診個案回升,當局要實施更嚴厲的抗疫措施,包括在即將來臨的周末在貝爾格萊德實施封城。反對黨派大感不滿,把疫情反彈歸咎政府,又指不應該要平民百姓再次付出代價。
武契奇作出上述公布後,數以千計的示威者聚集在市中心國會大樓外的廣場,高叫抗議口號。深夜10時左右,一批示威者強行衝破警察封鎖線,撞破國會大樓的大門及進入大樓範圍內。警方其後採取驅散行動。
示威者要求武契奇下台,又大叫「塞爾維亞起來了」口號。在場採訪的記者表示,防暴警察施放催淚彈,增援部隊其後趕到,把大樓內的示威者趕出街外。
反對黨領袖拉佐維奇接受電視台訪問時稱:「群眾是自發性到來抗議的,空中彌漫著平民百姓的不滿情緒。」
有700萬人口的塞爾維亞至今共有1.6多宗新冠肺炎確診個案,330人死亡。近期的確診數字恢復上升,單是在昨日便有299宗新增個案,再多13人死亡。傳染病專和醫生警告,該國醫療系統不勝負荷,瀕臨崩潰,醫護人員都疲憊不堪。
塞爾維亞曾3月初頒佈封城令,到5月底重開,並於6月21日舉行大選。反對黨派批評武契奇利用這場疫症和封城令,鞏固自己的專政地位。
(來源:BBC中文網)
肺炎疫情:巴西感染數超150萬 拒絶口罩的總統博爾索納羅確診前後說過什麼
巴西總統雅伊爾·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他在周一(7月6日)進行了第四次檢測,此前他已經出現發高燒等症狀。
博爾索納羅過去曾多次試圖淡化疫情的風險,將之稱為「小流感」,並說他不會受到多大的影響。他曾反對封鎖,認為這樣會破壞經濟。
巴西是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確診病例和死亡人數世界第二多的國家,僅次於美國。
博爾索納羅說了什麼?
他在周二的一次電視訪問中宣佈了自己確診的消息,同時表示自己已經稍稍退燒,並且感覺「非常好」。
博爾索納羅表示,他是在周日開始出現症狀,有過高燒、咳嗽和其他不適。
他還說,自己在周一感覺更差,這促使他進行了病毒檢測。
博爾索納羅現年65歲,屬於較高危的人群。
他表示,他有服用羥氯喹(Hydroxychloroquine)——這是美國總統特朗普推崇的一種藥——和抗生素藥物阿奇霉素(azithromycin)。不過兩種藥物均未被證實能有效治療新冠病毒病。
追蹤接觸史和檢測的行動將會在博爾索納羅近期接觸過的人中間展開。
他此前進行過的三次病毒檢測均呈陰性。
世界衛生組織(WHO)執行主任邁克爾·瑞安博士(Dr Mike Ryan)表示希望博爾索納羅「盡快病癒康復」,還表示:「我認為這傳達給我們所有人的訊息是:我們在這種病毒面前是脆弱的。」
一直淡化疫情
4月時,博爾索納羅表示,即使感染了,他也「不必擔心,因為我不會有任何感覺,最多就像是一次小流感或者小感冒」。
當時巴西與COVID-19相關的感染和死亡分別在3000及4萬以下,但是在之後開始飆升。
儘管如此,博爾索納羅仍然堅持,地區封鎖所造成的破壞比病毒本身更大,並且指責媒體在散播恐慌。
他還對病毒作過如下評論:
3月11日:「從我目前為止看到的來說,有其他各類的流感造成的死亡人數更多」
3月18日:「今天我們得到信息,因為我們(巴西)有更加熱帶性的氣候,我們已經幾乎到了(疫情的)盡頭,甚至已經結束……在我們這種溫暖氣候當中,病毒的傳播沒有那麼快」
3月20日:「在被刀刺過之後,我不會一個小流感擊倒」
之後,他繼續反對那些他認為是「獨裁」的措施,比如關閉沙灘或者要求遮蓋面部。
周一,他進一步對要求巴西人在公眾地方戴口罩的法律進行了修改。
他不戴口罩出席了一系列公眾活動,當中包括在地方法律要求他戴口罩的時候。
周日,巴西外交部長阿勞若(Ernesto Araújo)在社交媒體上發佈一張照片,顯示他和總統博爾索納羅等人一同出席美國駐巴西利亞大使館舉行的美國獨立日慶祝活動。
照片中的所有人都沒有戴口罩,也沒有保持社交距離。
美國駐巴西大使館表示,大使在7月4日與博爾索納羅以及其他人共進了午餐,還表示大使目前沒有症狀,但是將會進行檢測。
美國大使較早前曾在推特(Twitter)上發佈他自己與博爾索納羅的合照。
躲不開的諷刺
BBC駐南美記者凱蒂·沃森(Katy Watson)
很長時間以來,雅伊爾·博爾索納羅一直在企圖迴避這場疫情——現在他感染了,這一諷刺性事件在巴西沒有被忽略。
誹謗他的那些人——他有不少這樣的人——都加入了討論,說這是報應,是雅伊爾·博爾索納羅自己找來的。
在最大的報紙《聖保羅頁報》(Folha de São Paulo)甚至有一篇專欄題為《我為什麼歡呼要博爾索納羅死去》——隨著全球大流行疫情肆虐,巴西的政治圖景就是這麼撕裂,這麼有毒。
事實是,博爾索納羅加入了巴西170萬COVID-19感染者的行列。這是可怕的數字,巴西整個國家處在麻煩之中,新冠病毒傳播得很快。
博爾索納羅會不會只有輕微症狀就好了,然後繼續淡化疫情?還是會由此轉變話風,承認病毒已經來到家門口?不管發生什麼,最高位上的人染上了COVID-19,就說明了這個國家經歷著多大的危機。
巴西疫情狀況
巴西以及整個拉丁美洲的疫情是經過了一段時間來全面擴散,之後數字開始上升,先是在巴西的亞馬遜地帶,之後是在里約熱內盧和聖保羅出現更嚴重的爆發。
巴西在6月20日成為第二個感染超過100萬例的國家,之後繼續上升,超過了150萬。很多專家相信,檢測效率的低下意味著總體的感染和死亡數字可能還要高得多。
然而,即使在病例仍在增加的時候,封鎖令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解除。在過去一周,里約和聖保羅的酒吧及餐廳都已經重開。
已經有兩名衛生官員——均為醫生——在與總統產生分歧之後離開了自己的職位。
不過,一線希望是來自於巴西在疫苗技術方面的專長。與阿斯利康製藥(AstraZeneca)及科興生物技術(Sinovac)公司合作的兩種主要疫苗即將進入最後階段,在數以千計的巴西志願者身上進行測試。
(來源:香港蘋果日報)
近距離採訪染疫巴西總統 數名記者停職隔離
巴西總統博爾索納羅(Jair Bolsonaro)周二(7/7)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宣布自己確診感染武漢肺炎,隨後更突然摘下口罩要大家看他沒有病容,誇張行徑引來巴西記者協會批評他「致使記者面臨生命危險」。派出記者採訪博爾索納羅的3間電視台周三(7/8)表示,這些記者已停職接受隔離,且會在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檢驗並確認結果為陰性後,才會回到工作崗位。
博爾索納羅周二在官邸告訴數名電視台記者自己確診感染武漢肺炎,從採訪影片中可以看到記者們將麥克風舉至博爾索納羅胸前,顯然未保持醫學專家們提倡的1至2公尺社交距離。博爾索納羅還突然退後幾步,摘下口罩要大家看他沒有病容。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巴西台(CNN Brasil)、Record TV和國營巴西電視台(TV Brasil)分別透過電子郵件發表聲明指,所有採訪博爾索納羅的記者已經在訪問結束後被停職。Record TV和巴西電視台表示,他們的記者需在接受新型冠狀病毒檢驗且結果為陰性後才能恢復工作,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巴西台未透露詳細訊息。
巴西記者協會主席迪索薩(Paulo Jeronimo de Sousa)稱,博爾索納羅不聽醫師指示隔離靜養,還特別找了比較支持政府的幾名記者,親自告知他們確診的消息,。迪索薩的聲明指:「他明知自己確診COVID-19(武漢肺炎),如此表現已觸犯刑法,危及他人生命。」記者協會表示,罹患嚴重傳染病者故意對他人傳染疾病,可能面臨1至4年徒刑以及罰款。
首都巴西利亞的記者協會呼籲媒體取消親身採訪博爾索納羅,而博爾索納羅已取消需親自出席的所有活動,但仍會進行視訊會議。
博爾索納羅一直輕視武漢肺炎疫情嚴重性,且不斷淡化新型冠狀病毒帶來的風險,強調經濟為先,即使疫情如此嚴重仍堅持要重啟經濟活動。據英國廣播公司(BBC)整理,博爾索納羅在今年4月時曾說,即便他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他也「絲毫不擔心,因為我什麼都不會感覺到,這頂多就像是小流感或小感冒。」
(來源:星島日報)
溫東一女子戴口罩上瑜珈課 被要求離開教室
溫哥華一名女子稱,因為她拒絕摘下口罩,所以被要求離開瑜伽課程。
《Global News》克洛斯(Ali Cloth)說,上周五早上她戴著口罩參加了在溫哥華東區Bikram Yoga教室所開設的瑜珈課。
她說自己因為過去有健康問題,所以在室內公共場合戴口罩很重要。「我以前患有肺栓塞和肺炎,所以我特別注意我的肺部,不想生病。」
她聲稱在上課前,其中一位經營者走到她面前,向她說明了它們公司的口罩政策。該經營者稱願意為她提供了全額退款,但必須讓堅持戴口罩的她離開。
克洛斯說她參加Bikram瑜伽課程已有10年了,但這是一個糟糕的經歷,她再也不會光顧這家店了。「我在盡責任保護自己,但我卻覺得因為做了這件事而感到羞愧。」
Bikram瑜伽教室在其網站上的一條消息說,口罩可能會降低舒適呼吸的能力,因此在瑜伽練習室內是不允許戴口罩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不建議在運動時戴口罩,在運動過程中防止新冠狀病毒擴散的重要預防措施是保持彼此之間至少一米的物理距離。
Bikram Yoga尚未回應記者查詢。
(來源:星島日報)
美國確診病例突破300萬宗 每100美國人有1人染疫
美國的新冠狀病毒個案累計超過300萬宗,意味幾乎每100名美國人就有1人受到新冠病毒感染。過去24小時新增逾6萬宗確診病例,再創單日增確診數新高。
美國佔全球確診病例的逾四分之一;死亡病例達13.3萬宗,佔全球死亡人數的近四分之一。全國37個州份過去2星期個案上升,本周平均每日新增5萬宗新病例,較上月中倍增。40歲以下人士佔近日新病例中顯著部分。
政府專責疫情小組專家成員伯克斯表示,沒有想像過18至35歲群組出現這個規模的社區傳播,說這個年齡群組在3月和4月時很自律,但當他們後來在社交媒體見到民眾外出,這些年輕人自己亦都外出。
總統特朗普強調,美國永遠不會關閉,並要求全面重開。特朗普說,原本以為美國可能會有250萬或300萬人死亡,所以美國可能已經拯救了數十萬人的性命。特朗普又說,會向州長施壓要求秋季復課。教育部長德沃斯亦持相同意見,並認為單靠網上教學並不足夠,是浪費納稅人的錢。
(來源:ETtoday)
美國疫情崩裂!CNN點「無腦7大防疫迷思」 竟認為經濟重啟就能好轉
新冠疫情在美國相當嚴重,縱使總統川普曾在公開場合提到「大多數人的新冠肺炎,都沒有傳染力」,但隨著他急於解封,美國疫情不減反增,且加倍增長,截至8日上午,確診人數達到299萬餘人。《CNN》即分析,美國民眾對於新冠疫情的錯誤觀念,同樣也是導致疫情失控的原因,並提出最常見的「7大錯誤見解」。
1. 如果經濟開放,大流行就會好轉吧
WHO專家曾提到,在疫情尚未受到控制之前,可能都不會有結束的一天,在美國約有5%~8%的人受到感染,但在離群體免疫還相當遙遠,目前新冠肺炎根本無法被治癒,只能靠著保持社交距離、戴口罩、洗手消毒等方式預防,因此經濟重啟意味將回復成原本「近距離」的生活模式,何來疫情好轉?
2. 「我很年輕,所以不用擔心」
在疫情嚴峻時期,仍可看到美國青年參與集會活動,儘管年輕人目前看似死亡率較低,但受到感染的人,仍被新冠肺炎長期折磨著,此外新聞上幾乎報導的是老年人為高危險群,反讓年輕人危機感降低。
3. 「有量體溫就是做到防疫」
目前全球各地公開場合幾乎都需要戴口罩、量體溫作為基礎防疫,但美國民眾多認為「量體溫」就足夠,專家也表示,美國境內多位無症狀病患,有40%的新冠病毒傳播是沒有任何症狀。
4. 「我」不用戴口罩!
疫情爆發初期,美國人對於「口罩」效果相當不認同,但隨著疫情升溫,證明強制要求戴口罩的區域、國家疫情明顯減輕。有部分美國民眾仍認為,強制戴口罩侵犯了他們的選擇自由,而在鑽漏洞、或直接不戴的情況下,最終造成確診人數暴增。
5. 死亡率下降,就是情況變好了
美國近日新增確診增多,儘管死亡人數下降,專家呼籲「並非疫情好轉」的象徵,且無症狀患者大增,每一天死亡人數都在600~800人之間波動,醫療人員都擔心隨時會出現顯著的上升。
6. 「測試是陰性,我就很好」
賓州醫學院表示,接觸到許多患者都出現「假陰性」的情況,這意味著是有受到感染,但是檢測不到,而這也最容易成為超級感染源,因此就算測試為陰性,還是要關注自己的健康狀態。
7. 總有一天會群體免疫!
許多美國民眾面對居高不下的疫情,都帶著消極的想法,認為「或許等到大家都已經免疫了,病毒自然就會消退」,然而這樣的想法卻造成生活警覺性低的情況。
(來源:中央通訊社)
美國武漢肺炎確診破300萬 川普淡化疫情風險促學校開放
美國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累計確診病例今天突破300萬大關。與此同時,美國總統川普仍淡化疫情構成的威脅,力促學校重開大門。
法新社報導,目前美國南方多處的病例都遽增,包括德州、佛羅里達州、路易斯安那州和亞利桑那州。至於之前的疫情重災區如紐約和東北部,疫情已幾乎完全趨緩。
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即時統計,目前全美已有300萬9611人確診2019冠狀病毒疾病。
美國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告訴記者:「此刻我們已對超過3900萬美國人實施檢測。」
「其中有超過300萬美國人呈陽性反應,超過130萬美國人已經康復。」
川普上午則在冠狀病毒工作小組召開會議前連番推文,要求讓學生在秋季重返校園,並對美國疾病管制暨預防中心(CDC)開砲。
川普表示:「德國、丹麥、挪威、瑞典與許多其他國家,學校都復學了,沒什麼問題!」
「民主黨人認為如果美國學校在11月選舉前重新開放,在政治上會對他們不利。但這對孩子和家庭很重要。如果不重開,(我)可能會砍經費!」
(來源:星島日報)
哈佛秋季課程改網上教學 特朗普批「荒謬」
美國總統特朗普昨日(8日)向頂級學府哈佛大學發炮,指責該校決定把今年秋季所有課程改為網上教學,是一個「荒謬」的決定。
特朗普在白宮主持一個圓桌會議時表示:「我認為這樣做是荒謬的。我認為其實有很簡單的解決方法。我認為他們(哈佛)應該為自己感到羞恥。」在圓桌會議上,他要求國內的學校和各大學於今年秋季重開校園及復課。
他於周一(6日)在社交平台發佈訊息,全用英文大楷寫道:「學校一定要在秋季復課!!!」不過,同一天,移民及海關執法局頒佈新指引,指今年秋季學期的留學生如果只能在網上上課,將無法獲得入境簽證,而已入境的留學生也會被要求離開,除非他們轉往其他以實體形式授課的學校。
哈佛大學和另外多所院校較早時宣布,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嚴峻,今年秋季展開的新學年改以網上授課。哈佛新學年定於9月2日展開。全部1650名一年級新生獲准進入校園範圍,但校方不會為他們安排實體課堂,而是要他們留在宿舍房間內,上網聽課,藉以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
校方發言人稱:「我們不主張其他年級學生返回校園。我們只邀請一年級新生進入校園,對他們來說是十分重要的。」
至於明年春季學期如何安排,暫時未有決定。其中一個可能性是,到時安排一年級學生回家,然後讓高年級學生重返校園,讓他們過最後一年校園生活。
(來源:星島日報)
佛州迪士尼按原定計畫本周六重開
雖然美國的疫情仍然嚴峻,但華特迪士尼集團昨日(7日)表示,仍會按照原定計畫於本周六(11日)安排位於佛羅里達州奧蘭多的主題樂園及度假區重開,但到時會限制每天的入場人數及實施各項防疫措施,包括要求入園遊人保持社交距離,防止病毒蔓延。
佛羅里達州的確診數字再度上升,過去一周的每天新增確診個案有三次突破一萬宗。佛州上周的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比對上一周急增百分之十九,令人擔心情況會進一步惡化。佛州的累計死亡人數已上升至3800多人,但華特迪士尼集團重申,無意改變開園計畫。
消息人士透露,一些工作人員聯署請願信,要求管理層重新考慮及押後開園日期。佛州奧蘭多迪士尼世界和其他主題樂園自今年3月起封園,至今已超過三個月。
集團首席醫療官希邁爾指出,樂園重開後,會實施各項加強衞生的措施,包括要求進入樂園及度假區範圍內的遊人量度體溫、在園區內必須戴上口罩或用其他東西遮臉,也採取其他防疫措施,要求遊人以「負責任的態度」享受園內設施。
希邁爾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人人都有被傳染的風險,而病毒也在公眾地方存在。我們可以採取許多重要的方法,確保各人的安全。」
(來源:聯合新聞網)
美國客人拒戴口罩釀衝突 大賣場籲州長下「強制令」
零售業領導者協會(RILA)認為,全美各地的口罩相關規定一團亂,讓消費者感到困惑,更與試圖執行商家規定的大賣場員工發生衝突;RILA在6日寫給全美州長協會(NGA)的信中,要求各州州長規定民眾在公開場合或購物時必須配戴口罩。
RILA協會代表目標百貨(Target)、家得寶(Home Depot)等大型連鎖業者;RILA指出,全美只有不到一半的州,規定民眾在公共場所配戴口罩。
「第一線工作人員遭遇少數直言不諱的消費者進行具有敵意與暴力的事件,讓零售業者感到擔憂。」RILA主席道奇(Brian Dodge)在信中也寫道:「我們敦促每一州的州長,都規定沒有出現醫學症狀的顧客在購物或出入公開場所時配戴口罩。」
信中指出:「零售業者贊選擇透過規定當州民眾配戴口罩來針對這個議題進行領導的州長,而我們也恭敬地請求尚未規定民眾在公共場所戴口罩的州長立即跟進。」
NGA於7日表示,其成員已經針對來自該組織以及其他零售業協會傳遞的類似訊息進行討論。
聯邦疾病防治中心(CDC)建議民眾在接近別人時遮蔽口鼻,以幫助防止新冠病毒傳播。
社群網站上充斥著被要求戴口罩的民眾、與依照規定確保民眾戴口罩的員工之間爆發衝突的錄影畫面。
伊利諾州一間家得寶(Home Depot)日前即發生白人女子泰莉‧希爾(Teri Hill)因不滿另一名白人女子瓦特斯(Sydney Waters)勸告她戴上口罩,竟對其語出威脅,還動手打人。
當時瓦特斯拿出手機錄影,希爾則拿著自己的手機擋住其臉部,並向瓦特斯比中指,還說:「我是白人,我是女人」,瓦特斯回應「你是白人,跟你想幹嘛就幹嘛有何關係?」希爾則表示,「我相信白人勢力」。
當地警局到場後逮捕希爾,並提控攻擊輕罪(misdemeanor battery)及行為不檢罪。
(來源:香港蘋果日報)
三藩市科技公司CEO 餐廳狂罵亞裔家庭被趕走
自美國總統特朗普將國內的武漢肺炎疫情歸咎於中國,並以中國相關字眼將病毒污名化後,針對亞裔美國人的歧視個案屢見不鮮。上周末在南加州便發生一個慶祝家人生日的亞裔家庭,遭鄰桌的白人以歧視和粗言穢語辱罵的事件。過程在網上曝光後,涉嫌歧視的白人被揭發是三藩市科技公司Solid8的行政總裁。他事後解釋自己是一時失控,向當事人道歉。
事主Raymond Orosa一家在上星期六到加州卡梅爾谷(Carmel Valley)的Lucia餐廳吃晚飯,慶祝其中一名家庭成員的生日。突然聽到鄰桌傳來辱罵聲。他的姨甥女便即時拿出手機錄影,叫對方有膽再說一遍。
對方向他們一家豎起中指說,「特朗普會去X你們。你XX的需要離開。你XX的亞裔一堆X」。餐廳職員即場介入制止,並勸喻罵人者離開。「出去,這裏不歡迎你。你不能對我們的客人這樣說話。他們是重要的客人。出去!」
(來源:ITHOME)
武漢肺炎主題垃圾信攻擊企業客戶,微軟提告準備掃蕩惡意網域
武漢肺炎(COVID-19)期間網路罪犯藉機散發療法、健康知識及相關資訊的垃圾郵件獲利。其中一批垃圾郵件向微軟用戶下手,昨(7)日微軟一項民事訴訟請求獲得美國地方法院批准,即將出手掃蕩發送這些垃圾郵件的網域。
微軟客戶安全與信任部門企業副總裁Tom Burt指出,這幫網路罪犯利用武漢肺炎疫情為名目發送垃圾及惡意郵件,詐騙微軟62個國家的客戶。在取得美國法院發出的命令後,微軟將得以查緝及接管垃圾郵件網路基礎架構的主要網域,以杜絕未來再用於發動攻擊的可能性。
其實微軟數位犯罪小組(Digital Crimes Unit, DCU)去年12月就觀察到,駭客利用高明而新式的釣魚技倆來入侵微軟客戶帳號,這批釣魚信件使用所謂的變臉攻擊(BEC)手法,即冒充公司高層主管、客戶或其他可信任的單位,以騙取員工提供公司機敏檔案或資訊,或是直接要求轉帳。而在COVID-19相關詐騙信件中,駭客則是以如「COVID-19補助」為名義,騙取用戶點選釣魚網址連結,誘使用戶輸入Office365的帳號密碼,藉此取得企業員工在Office 365下的電子郵件、聯絡人、工作筆記,或是儲存在OneDrive for Business及SharePoint平臺上的業務文件和其他重要資訊。
另外,微軟今年5月也發出警告,一批信件以「COVID-19相關訊息」為主旨的信件向美國CPA協會會員發送,信中所附的ZIP Archive檔開啟後釋出看似ISO檔,實則為內含Remcos的惡意.SCR檔。而南韓也有數家製造業接到冒充南韓疾管署的衛生警示網路(Health Alert Network,HAN)的垃圾郵件,誘使用戶開啟惡意的ISO附檔。
去年以來,微軟也相繼掃蕩了伊朗、俄羅斯、中國、北韓駭客使用的網域,包括曾在臺灣造成災情的Necurs。
(來源:ETtoday)
歐盟與羅氏、默克藥廠達成協議 提供新冠肺炎「試驗藥」給27成員國
歐盟執行委員會的消息人士向《路透社》透露,已與羅氏(ROG.S)、默克(Merck KGaA)兩大藥廠達成協議,確保歐盟27個成員國能夠取得新冠肺炎(COVID-19)的實驗藥。
消息人士表示,達成採購協議的藥物,分別是羅氏的RoActemra與默克的Rebif,它們都被視為新冠肺炎的潛在療法,雖然這些藥物的治療功效尚未獲得證實,但是各界各國政府已經爭先恐後在搶購這些具備前在療效的藥物。
RoActemra原本是用來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藥品,現在被用來治療因為新冠肺炎引發嚴重免疫反應的患者,這個藥物也被用與吉利德生技(Gilead)研發的瑞德西韋(remdesivir)聯合治療新冠患者,這項療法是目前唯一歐盟核准用於治療新冠肺炎的一套療法。
Rebif原本用來治療多發性硬化患者的藥品,最早是由瑞士的生技公司Serono所開發,這家公司後來被默克買下。
這兩個藥物都與引起發炎反應的體內蛋白質有關,可能有助於重症患者對抗嚴重免疫反應引發的「細胞激素風暴」(cytokine storm)。
------------
中國
(來源:中央通訊社)
武漢肺炎奪全球超過54.5萬人命 逾1190萬例確診
法新社彙整的官方數據顯示,截至格林威治標準時間8日19時(台灣9日凌晨3時),全球至少54萬5414人死於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武漢肺炎),確診至少1190萬6470例。
疫情從去年12月在中國爆發後,目前已蔓延到196個國家及地區,至少629萬5700人被視為已經康復。
法新社蒐集各國當局和世界衛生組織(WHO)提供的數據加以統計,不過上述數字或許只反映實際感染總數的一部分,因為許多國家只採檢出現症狀或最嚴重的病例。
全球疫情最嚴重的美國,境內累計13萬1857人病故,累計確診數達302萬2899例,至少93萬6476人康復。
巴西死亡數僅次於美國,境內累計6萬6741人不治,累計確診166萬8589例。
其他疫情重災國還包括英國(4萬4517死,28萬6979例確診)、義大利(3萬4914死,24萬2149例確診)、墨西哥(3萬2014死,26萬8008例確診)
中國(不含香港、澳門)境內目前通報4634死,累計8萬3572例確診,已有7萬8548名病患痊癒。
非洲南部國家賴索托出現首宗染疫死亡案例。
從區域來看,歐洲累計確診277萬388例,20萬812死;美國和加拿大累計確診312萬9267例,14萬625死;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區累計確診303萬9720例,13萬2915死。
亞洲累計確診157萬9739例,4萬27死;中東地區累計確診86萬5653例,1萬8872死;非洲累計確診51萬1260例,1萬2028死;大洋洲累計確診1萬443例,135死。
(來源:BBC中文網)
北京首現「零新增」:千萬規模檢測與留下的隱憂
北京新發地農貿市場新冠疫情爆發近一個月後,中國首都首次當天出現零確診,這可能得益於北京的大規模檢測和及時小區封閉式管理等措施。但北京病毒源頭謎團未解,無症狀感染者仍是防控難點。
北京衛健委7月7日官網消息,7月6日0時至24時,北京無新增報告本地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
北京7月6日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例,但此類病例不被納入確診統計範疇。
從6月11日至7月6日,北京一共確診335例,出院15例。截至7月5日24時,北京有高風險地區1個;共有中風險地區20個。
本次小規模爆發的疫情源於北京南郊的大型農貿批發市場「新發地」,這個人口流動性大而雜的地點成為聚集性感染的發生地。疫情發生後,北京對新發地市場人員進行隔離和核酸檢測。
大規模檢測
美國《紐約時報》稱,「積極地測試和追蹤密切接觸者,這是中國政府成功控制疫情策略的關鍵。」
從流行病學角度講,大規模檢測有助於找出誰感染病毒、誰傳播病毒,誰該被隔離和追蹤。此前在海外疫情洶湧時,韓國和德國的大規模檢測幫助將兩國的新冠死亡率保持在相對較低水平。
新發地市場在發現疫情後休市,市場內的8000多名經營、採購和工作人員隨後全部進行核酸檢測,並閉環轉運至集中醫學觀察點。新發地市場周邊11個小區,隨即也實施封閉管控。
北京的日檢測量也隨即迅速從每日8000人增長至近50萬人。據中國媒體《澎湃新聞》數據,2020年6月11日至7月2日,北京市對1005.9萬人進行了核酸檢測,陽性率為十萬分之三點六七。
北京疫情初步受控後,當局將對新發地集中隔離人員實行分類分批解除隔離措施。從7月4日零時起,北京市低風險地區人員出京不再要求持有核酸檢測陰性證明。
溯源難
新發地市場爆發疫情後,在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上檢測出新冠病毒。北京市的科研人員稱,通過全基因組測序發現病毒是「從歐洲方向來的」,初步判定與輸入性有關,但病毒到底怎麼來的無法確定。隨後這一說法被中國國家疾控中心專家否定。後者表示,雖然從病毒遺傳進化譜繋上屬於歐洲進化分支,但並不一定是直接由歐洲輸入導致。
與本次大流行的最早爆發地武漢一樣,北京的病毒溯源仍是迷。目前尚未有科研團隊或者官方證實新發地農貿市場病毒的來源。
無症狀感染者
北京的疫情通報中仍有一例無症狀感染者。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發佈的診療方案,疑似及確診病例需具備臨牀表現。因此無症狀感染者無法被列入確診病例,只有在出現症狀後,會被轉為確診病例報告並公布。
但無症狀感染者可能是潛在感染源,也是防控難點。
7月2日,北京市石景山萬達廣場內一黃衣女子得知核酸檢測結果為陽性後崩潰大哭,該視頻在中國的互聯網上傳播後引發熱議和關注。北京市的通報稱,該女子為無症狀感染者,此前在6月15日至30日的三次核酸檢測結果均呈陰性,7月1日再次去醫院檢測,7月2日接醫院通知為陽性。
與該患者密切接觸的204人也被進行隔離醫學觀察。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戰略室主任薛力表示,北京千萬級別的檢測樣本顯示無症狀感染者比例明顯少於確診患者。薛力認為,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不強,加上病毒毒性整體上弱化,故而即使被此類患者傳染,也很少出現重症患者。
(來源:BBC中文網)
疫情影響下 面臨困境的中國底層農民工和大學畢業生
空曠的廠房內,黃先生正在工作台旁等待焊接工遞過來下一個金屬托盤。這座工廠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名員工,大樓一半的部分都處於黑暗之中。
工廠的老闆被困歐洲,無法來到中國,他們也已經好幾個月沒有接到美國客戶的新訂單了。
這是一個正努力想保持運轉的行業。
「到現在,我們還沒有接到任何大單來讓工廠開動起來、支付工資、維持運營,」尤利婭·雅庫波娃(Yuliya Yakubova)對我說,她對自己生意的困境直言不諱。
身處意大利的她說,「我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解僱或遣散員工。」但她不知道能否挺下去。
蓮華尚品(Lotus United)是一家正在努力堅持運轉的企業,它坐落在中國東部江蘇省張家港市的一家工業園區。它為很多商店生產軌道和貨架,至少過去是這樣。
兩層樓的製造車間原來有大約100名員工,但現在每天只有很少的員工來上班。
大多數機器現在也已關閉,地上是堆在一起的紙箱和生鏽的存貨。
黃先生不是很忙。在我們見到他之前,我們看到角落裏仍有火花冒出,工作台上閃爍著焊接時發出的白光。
減薪
但新冠疫情帶來全球的災難性封鎖,已使這家公司縮減到只有少數員工在角落裏工作。
黃先生的工資減少了50%,他現在每月的花銷僅有約1500元人民幣(約210美元)。
「我現在掙的錢只能保證最基本的生活,」他說。他的家庭受到重創,因為他的妻子也同樣在工廠工作。
他們只是中國龐大的農民工大軍的縮影。
當我見到他時,他正利用25分鐘的休息時間和同事一起吃午飯。
如果公司倒閉,他們就會失去薪水和免費午餐,再也沒有東西可以寄回家給女兒。「我2012年來到這裏。(女兒)還在老家,因為我負擔不起。」
像蓮華尚品這樣的私營企業在中國創造了最多的新增就業機會,但在這場危機中,它們尤其脆弱。
近年來,中共當局更專注於鞏固和保護國有企業,包括工業、交通、電信和金融巨頭。
這些小企業也過度依賴於在美國的生意,像蓮華尚品這樣的企業只有美國客戶,因此非常脆弱,有100個工作岌岌可危。
就業是「天大的事情」
即將到來的失業危機是中國領導人的噩夢。執政的共產黨一直擔心這對社會穩定產生的影響。
今年4月,武漢爆發了一場小規模但罕見的抗議活動。工人們在一個購物中心內聚集,抗議他們無力承受的房租。
中國官方公布的城鎮調查失業率已超過6%,創下歷史高位。有獨立機構預測,這一數字可能會更高。
中國的二把手、總理李克強上月承認了這一問題的嚴重性。他表示,「今年4月份城鎮調查失業率已經是6%了……就業是最大的民生,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這是天大的事情。」
「一些外貿企業現在沒有訂單,影響員工就業,」李克強在中國兩會的記者會上,提及了與蓮華尚品類似的企業。「對他們的困難,我們要給予救助,但是從根本上說,還是要幫助他們就業。」
此外,還有一群人是中國當局特別擔心的——畢業生。
在壓力下
中國有近900萬畢業生將在今年夏天進入就業市場,但隨著就業機會的大大減少,李克強承認,就業形勢很「嚴峻」。
在上海的一場招聘會外,23歲的張女士對我們說,「是的,我們壓力很大。找不到工作,但我們也不想呆在家裏無所事事。」
她對目前的形勢很悲觀:「我預計情況不會在一年內好轉。」
如今,很多招聘會都在網絡上進行。畢業生們戴著口罩看著手機攝像頭,希望能找到他們的第一份工作。張女士解釋說:「我們之前沒有任何實習經驗,也沒有參加過秋招。」
在歷史上,中國政府會給大學畢業生分配工作。但這個時代已經過去很久了。
如今,一些地方政府和國有企業被鼓勵招聘應屆畢業生,它們將會獲得稅收減免的優惠政策。
這個關鍵問題事關經濟復蘇和執政合法性,因為年輕的、受教育的、失業的、不安分的畢業生常常成為執政黨面對的難題。
面對困境,雅庫波娃女士表示,「我希望在一個月、兩個月或者三個月之後,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以重新開始。」
由於她被迫給予員工的最低工資無法滿足一些人的需求,一些員工已經辭職去找其他工作了。
黃先生和他的妻子決定留下來,但他們也有一個計劃。「我們在這裏生活壓力很大,」他說。「租房、生活開銷……如果我們撐不住了,我們就走。」
如果離職,他們將回到北方,重新成為在玉米和小麥田裏耕作的農民。
數百萬象他們這樣的農民工可能也這樣做。這將是中國長達數十年大規模城市化進程中的一次意外「倒車」。